英國路透社11月24日消息稱,盡管新加波第一眼看起來并不像是蘋果公司優先考慮的市場,不過,蘋果南亞私人有限公司,這家新加坡實體公司,在截止2012年9月的這12個月內營收記錄為14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07.93億元)。要知道,新加坡人口為530萬,如果每個人都購買一臺iPhone 5s、iPad Air和MacBook Pro,所得的收益還不及這個數字。
就在歐洲和美國如何使跨國公司降低稅收的爭論不下時,新加坡卻是置之度外。然而,飽受財政之苦的各政府則指望在所謂的轉讓定價實行更嚴格的裁決。這樣一來,新加坡與國外企業之間的貨物、服務以及資產方面的交易將受到打壓。會計師警告道,其結果就是新加坡將需要重新審視其稅收鼓勵方案的透明度,在轉讓定價方面從其他企業獲得更為強勁的辯詞,以此避開來自各國的挑戰。
新加坡普華永道的合作者Abhijit Ghosh說道,新加坡的挑戰就是應付其他國家采取的單邊企業稅。在這個充滿稅收競爭的新世界,爭端解決將持續增長。因此,新加坡亟需強制實行以及維護其在國際論壇上的價值創造。
根據新加坡財政部發言人,新加坡政府將反對任何鉆稅收制度空子的人為行動,嚴加防衛偽裝成稅收和諧的貿易保護主義。同時,新加坡應該避免聚焦于全球的高稅收,那只會給經濟增長和就業帶來負面作用。
其他公司認為,位于新加坡的蘋果南亞私人有限公司經常運營像財政等核心業務,擁有知識產權以及地區執行官,這表明其巨大的收營記錄是有理由的。蘋果公司也指出,新加坡基地的職能包括財政、、運營、在線銷售和用戶支持。吳蒙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