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貨幣總量控制,周小川執掌央行十年中更念茲在茲的,是配合并推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利率、匯率等資金要素價格改革優化資金配置,構成中國金融改革的內在邏輯
市場對央行年內取消貸款利率下限早有預期。在十八大和“十二五”規劃以及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關于金融改革的部署中,決策層均明確提出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要求,唯一的懸念就是具體實施的時間。
在此次利率市場化改革方案確定之前,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曾開會對央行提出的利率市場化方案進行過討論。央行根據會議要求,完善了相關方案,并于6月中下旬,正式將利率市場化改革方案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
據《財經》記者了解,央行選擇此時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充分考慮到這些措施對宏觀經濟及貨幣政策的影響較小,對微觀主體的影響正面,改革風險較低。在具體時間點選擇上,也考慮到在經濟增速下行之際,宣布放開貸款利率的政策有改革的積極宣示作用。
2013年6月,實體經濟數據和金融部門數據出現了較大的偏離:GDP增速下行的同時社會融資規模迅速擴大:“貨幣空轉”“投資效率低下”等屢被提及。市場出現兩種不同訴求,一些人要求央行刺激經濟,而另一些人則力主結構調整,央行面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
“央行要向市場傳達一個信號,即短期內不會通過釋放真金白銀來刺激經濟,其更看重的是經濟結構的改革。”一位接近貨幣政策當局的人士對《財經》記者表示。
7月19日傍晚,央行有關負責人在就利率市場化改革答記者問中表示,此項改革是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的重要舉措,對于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在成熟市場經濟體,貨幣政策通常是一個總量政策,中央銀行有比較充分的政策獨立性。但在中國,貨幣政策被賦予了結構調整的功能,央行政策的獨立性也比多數市場經濟體差,重大貨幣政策的最終決定權事實上在國務院。
在部分深諳央行貨幣政策的人士看來,相對于貨幣總量控制,周小川執掌央行十年來更念茲在茲的,是配合并推進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通過利率、匯率等資金要素價格改革優化資金配置,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內在邏輯。
例如,在這次公布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措施中,就有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對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不再設立上限等具體措施。這體現了央行增加“三農”、小微企業信貸資金來源的意圖,而這兩方面,均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著力點。
事實上,推進結構調整也是本屆政府的主要任務。在6月中下旬,與利率市場化改革方案同時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的,還包括銀監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即后來公布的“金十條”。
北京福盛德經濟咨詢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說,央行此時選擇放開貸款利率下限,除推進利率市場化之外,也意在促進貸款利率下降,以支持穩定經濟增長。“畢竟運用數量型工具來支持經濟的傳導機制有問題,央行只能考慮動用價格工具。”(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