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倫敦接連召開的“中英企業CEO對話”及“中英企業家峰會”,可以說是當前中英經濟合作現狀的一個縮影。數百名中英企業家聚集一起,如何擴大合作是他們交流的唯一話題。從會議氣氛看,中英經貿合作勢頭比任何時期都要強勁,雙方企業家都鉚足了勁,準備大干一場。面對來之不易的喜人形勢,中英雙方更應冷靜下來,思考一下如何為兩國長遠的經貿合作鋪路搭橋,保駕護航。
中英兩國擁有很好的合作基礎,兩國沒有地緣政治之爭,只是制度上的不同,處理好兩國關系可為雙方企業創造巨大的合作空間。自去年底以來,雙方經貿合作勢頭迅猛。英國對華貿易今年前4個月同比增長20.6%,成為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則繼續保持英國在歐盟外第二大貿易伙伴的地位。中國企業對英投資更是風生水起。目前,已有超過500家中國企業落戶英國。今年前4個月,中國企業對英投資已超過45億美元。如此喜人景象也反證了兩國政治互信的重要性。放眼未來,兩國應該多鋪政治互信之路,只有這樣,兩國經貿合作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中英企業峰會英方主席、邁凱倫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恩·丹尼斯在峰會上就指出,放棄政治和文化上的偏見,無疑將利于推動兩國經貿合作向前發展。
互利共贏是連接中英經貿合作關系的另一座重要橋梁,只有真正地實現互利,雙方的合作才能長遠。從當前情況看,中英雙方合作主要以投資和貿易合作為主,管理和技術上的合作則遠遠滯后,顯然不能滿足企業家們的長遠訴求。如果說建立政治互信是雙方政府的職責,那么實現互利共贏則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在“中英企業CEO對話”會議上,中國匯源集團董事長朱新禮提出的“友誼第一,生意第二”的說法引發了激烈爭論,多數英方代表持不同意見。在隨后的“中英企業家峰會”上,這一話題再度被提起。可見,隨著交往的增多,雙方文化和習俗的差異比任何時候都受到關注。面對合作,中國企業家更愿意先交朋友,以確定信任關系,然后選擇合作伙伴。但英國則不同,他們更愿意先按照法律和規定開展合作,在合作中建立和加深友誼。這僅僅是文化上的不同,不存在誰對誰錯,孰優孰劣。但如處理不好,就可能造成誤解,影響合作。如何跨越文化差異的鴻溝,英中貿易協會主席詹誠信勛爵指出,需要認清雙方經濟和文化背景的諸多不同。然而這遠遠不夠,要實現中英貿易長久發展,企業家們就必須多做努力,通過增加接觸和了解,自覺地搭建起一座文化溝通的橋梁。
志和者,不以山海為遠。中英企業家飽滿的熱情給兩國經貿合作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兩國各界要抓住眼前的機遇,迅速行動起來,同時也應著眼未來,多鋪路,多搭橋,只有這樣,兩國經貿合作關系才能得到健康穩定的發展。
要實現中英貿易長久發展,企業家們要多做努力,通過增加接觸和了解,自覺地搭建起一座文化溝通的橋梁;同時,兩國還應多鋪政治互信之路,只有這樣,中英經貿合作才能得到根本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