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媒體報道,今年下半年可能會出現厄爾尼諾現象,但具體時間尚未明確。那么今年厄爾尼諾究竟會不會發生,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請關注——“厄爾尼諾”今年會卷土重來嗎?
自從1997年到1998年上世紀最強的厄爾尼諾暴發后,媒體的報道和關注使厄爾尼諾這一氣象學的現象成為普通百姓議論的話題。很多人雖然還不清楚厄爾尼諾是什么,但已經把它當成了各種災難的罪魁禍首。那么,厄爾尼諾究竟為何方神圣呢?
頑皮的“上帝之子”
厄爾尼諾在西班牙語中是“圣嬰”之意,也可譯為“上帝之子”。它起源于19世紀的秘魯。
這個位于太平洋東海岸的南美洲國家,得益于富饒美麗的海岸,享受著自然賜予的寶貴魚類資源。長期以捕魚為生的漁民熟知了大海的脾氣,發現在每年圣誕節前后,沿岸會出現一股向南流動的神秘暖流,使魚群數量減少。當時人們還無法理解這種現象,就將它與圣誕節聯系起來,認為這是“圣嬰”到來的神奇力量。
與厄爾尼諾相反,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面溫度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叫作“拉尼娜”,在西班牙語中則是“女嬰”的意思。在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厄爾尼諾——來自天道的警告》一書中,厄爾尼諾和拉尼娜被形容為氣候王國里的一對兄妹,猶如一對頑皮的孩童,他們的出現打破了王國中的固有規律和秩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認識自然的水平提高,已經有能力觀測到整個赤道太平洋海水的變化。科學家發現,每隔幾年出現一次的暖水現象并不只限于南美沿海水域。現在氣象學家所說的“厄爾尼諾”指的是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每隔幾年發生一次、持續時間長達半年以上的大范圍的還表溫度異常增暖現象。這不僅對沿岸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或破壞,引起當地氣候反常,而且還會給全球氣候及社會經濟帶來重大影響。
不排除今年發生的可能性
既然厄爾尼諾會給地表氣候帶來深刻的影響,那么是否可以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監測計算并且預報可能發生的厄爾尼諾呢?
據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孫旭光副教授介紹,目前常用的表征厄爾尼諾∕拉尼娜指標主要是熱帶中東太平洋區域海溫異常的面積平均。無論是厄爾尼諾還是拉尼娜,它們發生、發展、成熟、衰亡都具有季節鎖相性,其生命期一般是2年,即在第一年的春夏季發生、發展,秋冬季成熟,至次年春夏季衰亡。因此,可以在第一年春夏季進行長達幾個月的氣候預測。當指數為比較大的正異常時,預示著厄爾尼諾事件的發生;反之,當指數為比較大的負異常時,則表明是拉尼娜事件的發生。
一般認為,海水表層溫度連續三個月高出平均值0.5攝氏度以上,即可認為是一次厄爾尼諾現象。根據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發布的厄爾尼諾預測報告,熱帶太平洋的海溫與平均值的差在4月轉為正值,即高于平均值,5月又有小幅上升,但遠遠低于0.5攝氏度。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從事全球變化研究的楊學祥,從日地月等天體相互作用、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發生規律以及地表運動的角度,分析了厄爾尼諾形成的因素。
首先,太陽在南北回歸線的擺動可以改變地球的扁率,影響地球的自轉速度。計算表明,每年4月9日—7月28日為地球自轉加速階段,有利于厄爾尼諾事件的形成。反之,1月25日—4月7日為地球自轉減速階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而今年在2月—3月拉尼娜不增強反而減弱,表明此次拉尼娜的發展勢頭已近尾聲,厄爾尼諾的形成因素正在加強。
其次,2012年3月—7月月亮近地點與日月大潮相差不過三天,為強潮汐時期,有利于厄爾尼諾事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