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加沙1月16日電 熱點問答|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的達成意味著什么
新華社記者段敏夫 馬曉成 王卓倫
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15日晚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宣布,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已就加沙地帶停火達成協議,沖突各方就停火和交換被扣押人員達成協議。國際社會對這份停火協議期待已久,其主要內容有哪些?雙方核心關切是什么?達成停火協議意味著什么?
協議有何內容
埃及、卡塔爾和美國15日晚發表聯合聲明說,哈馬斯與以色列當天達成的停火協議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為期42天,包括實現停火、以軍撤出加沙地帶所有人口稠密地區,交換雙方在押人員、交換雙方遇難者遺骸,推動加沙地帶流離失所者重返家園,協助傷病者離開加沙地帶接受治療,同時大幅增加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援助。但聯合聲明并未提及第二、第三階段的具體內容。
穆罕默德指出,停火協議第一階段將于1月19日開始實施,哈馬斯將釋放33名被扣押人員,以色列釋放巴勒斯坦人員。斡旋方將與哈馬斯和以色列合作,推動停火協議的落實。
另據報道,在協議第二階段,哈馬斯將釋放剩余被扣押人員,從而換取更多巴勒斯坦在押者獲釋,以軍將全面撤出加沙地帶。哈馬斯強調,在以軍全面撤出加沙地帶前,他們不會釋放被扣押人員。在第三階段,他們還會移交剩余已死亡被扣押人員的遺骸。作為交換,加沙地帶將在國際監督下實施為期三至五年的重建計劃。
雙方核心關切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以色列方面沒能通過軍事行動解救被扣押人員,內塔尼亞胡政府因此遭到國內輿論指摘;而在加沙地帶,人道主義災難日益嚴重,傷亡人數持續上升,哈馬斯迫切需要停火喘息。
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通過協議解救被扣押人員,實現其核心關切,而巴方可獲得人道援助實現“休養生息”,這是此次協議的要點。
此外,以色列總理辦公室15日晚發表聲明說,在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的強烈要求下,哈馬斯放棄了最后一刻提出的改變以軍在加沙地帶與埃及之間的“費城走廊”部署的要求。
協議意義何在
哈馬斯高級官員哈利勒·哈亞15日晚在電視講話中表示,達成加沙地帶停火協議,是“巴勒斯坦人民斗爭中的歷史性時刻”。哈亞還說,加沙地帶將進入重建和消除戰爭影響的新階段,“相信巴勒斯坦人民有能力重建加沙地帶”。
斡旋方表示,將推動協議三個階段得到全面執行。隨著停火協議生效和人道主義救援進入,加沙地帶人道危機有望得到緩解。
協議落實前景
分析人士認為,本輪巴以沖突造成的傷亡規模超出歷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國內反戰情緒和國際輿論壓力不斷高漲,而以方始終無法實現“徹底清除哈馬斯力量”的目標。同時,以方接連清除哈馬斯和黎巴嫩真主黨領導人,嚴重削弱了加沙地帶武裝力量的內部結構和外部支持,可以說以方的戰略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實現。因此,在民愿訴求和國際勸和促談努力共同推動下,沖突雙方作出了讓步。
盡管國際斡旋方持續努力,當前中東亂局已發展為地區多國間的沖突,加之巴以雙方在耶路撒冷地位、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擴張等核心問題上仍存在根本矛盾,停火協議能否全面落實,進而推動巴以實現長久和平仍面臨諸多挑戰。
就在15日晚停火協議達成后不久,以軍擴大對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包括對加沙城進行了密集轟炸。以軍行動一直持續到16日早些時候,摧毀了加沙地帶南部拉法、中部努賽賴特及北部地區的大片建筑。救援組織說,這些襲擊共造成32人死亡。
以色列與胡塞武裝沖突會升級嗎
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也門胡塞武裝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紅海和阿拉伯海水域目標,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美國、英國和以色列也多次對胡塞武裝目標發動空襲,最近一段時間尤為頻繁。
長期以來,西方輿論把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一些伊拉克民兵武裝視為伊朗主導的針對以色列的“抵抗之弧”成員。去年12月,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多次表態稱,以色列已擊敗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也將對胡塞武裝施以嚴厲打擊,“沒有人能逃脫以色列的長臂”。
在15日加沙地帶停火協議達成前,也門胡塞武裝表示,對美國“杜魯門”號航母發動自其進入紅海水域以來的第六次攻擊。在停火協議達成后,胡塞武裝發表聲明說,這場加沙沖突接近尾聲,在中東地區,解決巴勒斯坦問題始終是首要事業。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持續占領威脅地區安全與穩定,除非其“消亡,否則地區沒有真正的和平”。
隨著加沙地帶停火協議的達成,以色列和胡塞武裝之間的沖突是否會升級為新的地區焦點。據美國媒體報道,拜登政府一名官員表示,胡塞武裝問題尚未解決,但相關努力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