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21日電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20日說,900多輛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卡車當天進入巴勒斯坦加沙地帶,較停火協議生效首日增加近50%。
同一天,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再次釋放強硬信號,稱將確保加沙地帶“永遠不會”對以色列構成威脅。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警察已悄然重現加沙多地街頭,維持治安。
1月19日,在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民眾迎接裝載人道救援物資的車輛。新華社發(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援助物資涌入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援引以色列和停火協議監督方消息說,915輛卡車組成的車隊20日進入加沙地帶;前一天即停火協議生效首日,約630輛援助卡車進入加沙地帶,其中至少300輛前往人道主義狀況最嚴峻的加沙北部地區。
加沙地帶停火協議15日達成,19日生效。根據這份協議,停火第一階段持續6周,傷病員可離開加沙地帶接受治療。人道主義援助將大幅增加,每天允許600輛卡車物資運入加沙地帶,其中50輛運送燃料。300輛卡車物資將運送至加沙北部。另據卡塔爾方面說法,共計1250萬升燃料會在停火第一階段頭10天運入加沙地帶。
1月19日,在加沙地帶,一名男子領取救援物資。新華社發(里澤克·阿卜杜勒賈瓦德攝)
據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消息,2892輛援助卡車于2024年12月進入加沙地帶,援助物資通常在加沙地帶與埃及交界處巴方一側卸載,隨后由聯合國機構收取、分發。但由于加沙地帶近來黑幫和劫掠者哄搶物資現象嚴重,物資難以有效、及時送至亟須援助的平民手中。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20日在一場安全理事會會議上警告,聯合國機構對加沙地帶實施援助過程中仍面臨“大量障礙、挑戰和限制”,呼吁各方提供“必要技術、防護和交流設備”,“簽證、許可證等通行措施必須迅速到位”。
古特雷斯還敦促以色列與哈馬斯必須與聯合國展開“及時、有效”的協調,包括“恢復公共秩序和安全、打擊劫掠物資”等手段。
哈馬斯當天表示,將協調加沙地帶物資分發,確保民眾獲得救助。
哈馬斯維持秩序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0日發表電視講話時重申以方強硬立場,稱將確保加沙地帶“永遠不會”對以色列構成威脅,并“帶回其余被扣押人員”。
只是,加沙地帶實際情形似乎與以方愿望相左。
1月19日,巴勒斯坦人走在加沙地帶杰巴利耶難民營。新華社發(阿卜杜勒拉赫曼·薩拉馬攝)
最近幾天,加沙地帶北部城市杰巴利耶和加沙城街頭均出現身穿制服的哈馬斯警察和安全部隊,執行維持治安任務,盡管其中一些人難掩疲態。
加沙城居民穆罕默德·阿比德先前數月外出逃難,如今重返家鄉。他告訴美聯社記者,哈馬斯警察一直部署在加沙城,只是沖突爆發期間不再穿制服,以避免成為以軍襲擊目標。“他們還在帳篷營地與流離失所的民眾待在一起,”阿比德說,“這就是為什么那里沒人偷東西。”
另一些加沙地帶居民透露,沖突爆發期間,哈馬斯在醫院等場所設置的警察辦公室維持運行,負責處理民眾報告的犯罪情況。
1月19日,巴勒斯坦人走在加沙地帶杰巴利耶難民營。新華社發(阿卜杜勒拉赫曼·薩拉馬攝)
以軍2024年10月初以來在杰巴利耶、拜特拉希耶、拜特哈嫩等加沙地帶北部多地持續展開軍事行動,禁止幾乎所有援助物資進入這些地區,迫使大量民眾外逃,并摧毀其逃亡路上的學校、避難所等幾乎一切設施,就是為了防止哈馬斯武裝人員在當地重新集結。但按照美聯社說法,如今看來這些軍事手段似乎無濟于事。
以色列前軍方情報官員、巴勒斯坦問題專家邁克爾·米爾施泰因認為,在以軍打擊下,哈馬斯不再具備發動類似2023年10月7日大規模突襲的能力,但其轉變策略,改走“低端”路線,比如將以軍投下的未爆炸彈改裝為簡易路邊炸彈。
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內塔尼亞胡堅稱以方必須實現三大作戰目標,即消滅哈馬斯、解救所有被扣押人員、確保加沙地帶不再對以色列安全構成威脅。18日,內塔尼亞胡強調“如果需要,我們保留在美國支持下恢復作戰的權利”。
按照美聯社分析,鑒于以色列在本輪巴以沖突中未能實現消滅哈馬斯這一核心戰爭目標,這可能為以軍日后恢復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埋下伏筆,但其結果可能與目前局勢差不多。(王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