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2月15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們修復城市雕塑保護歷史
新華社記者張鐸 王鐘毅
2月,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仍值盛夏,熾熱陽光照射下,一座座雕塑靜靜矗立在街頭巷尾,其中一些斑駁陸離,講述著這座南美著名文化藝術之都的歷史故事。
與世界上許多歷史文化名城一樣,布宜諾斯艾利斯也面臨著保護和修復城市雕塑的難題。據阿根廷媒體《國家報》報道,布宜諾斯艾利斯擁有2400多座雕塑,包括半身像、全身像、噴泉和紀念碑等,其中不少雕塑建于100多年前。
記者近日來到了被稱為“雕像和藝術品醫院”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城市雕塑修復工作室。它坐落在城市北部的西西里公園,被大片綠地和樹林環繞,修復雕塑的叮當聲與啾啾的鳥鳴聲交織在一起。
走進工作室,幾位修復師正在根據歷史文獻和老照片復原雕塑缺損的部分。“修復工作包括清潔、補充及更換雕塑缺失的部分。”城市雕塑修復工作室副主任豪爾赫·格里馬斯說。
這些雕塑多由青銅或大理石制成,歷經風吹日曬與歲月變遷,當出現破損時,城市雕塑修復工作室就會展開工作。修復師加斯東·索托告訴記者,他們現在使用替代材料,用聚酯樹脂或著色水泥修復大理石或青銅雕塑。“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僅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露天博物館,更保存了國家的歷史。”
索托說,每一項修復任務都面臨不同困難和挑戰。在修復前期,他們要根據雕塑的大小、所處的位置、復雜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決定是否需要搭建腳手架、組建特別團隊以及在實驗室對材料和工具開展一些前期研究等。較小的雕塑可以搬到工作室來修復,大型雕塑則會采取現場修復的方式。有些雕塑年代久遠,修復時必須查詢檔案和老照片等歷史文獻。
索托告訴記者,最近他們正在全力修復阿根廷國會廣場上雕塑頂端的花束部分。修復師們將花束部分從整體雕塑上取下來運回工作室,比照著一張20世紀初的國會廣場照片來進行修復。
除了進行結構上的修復,修復師還會盡力保持作品的象征意義,延續雕塑與周圍環境的對話。“我們要做的就是保留歷史,呈現作者和那個時代傳達的價值觀。”格里馬斯說,“我們不僅要保護遺產本身,更要保護歷史。”
據格里馬斯介紹,城市雕塑修復工作室擁有一支23人的團隊,包括雕塑家、修復師、工匠、司機和檔案員,其中大部分畢業于美術學院。2024年,他們共修復50多座城市建筑,包括海洋女神雕像、阿根廷海軍上將吉列爾莫·布朗紀念碑等。該工作室隸屬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公共空間與城市衛生部。市政府每年會結合各方要求和全市雕塑的維護需求,制訂一個修復工作計劃,并提供資金支持。
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公共空間與城市衛生部長伊格納西奧·巴伊斯特羅基日前高度評價了城市雕塑修復工作室,贊賞藝術家和修復師的奉獻精神。
城市雕像修復工作室本身也是阿根廷國家歷史的一部分,其所在位置曾是胡安·曼努埃爾·德羅薩斯莊園的一部分。1829至1832年和1835至1852年期間,德羅薩斯曾兩次統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
記者看到,城市雕像修復工作室院內擺放著許多已經修復完成的雕塑。格里馬斯說,有些雕塑會被送回原處,有些則可能在工作室安家。目前,工作室也在進行擴建和改造,希望變成可供市民和游客參觀的雕塑博物館。
格里馬斯說,該工作室的藝術家們很關心中國同行在修復和保護歷史文化遺跡方面的做法與經驗,“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數量眾多的歷史遺跡,在文物修復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期待能與中國同事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