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紐約2月16日電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利用美國航天局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發現,鳳凰星系團的中央星系內部廣泛存在溫熱氣體,這意味著該星系內部有大量氣體在“急劇冷卻”,為恒星誕生提供充足原料。
鳳凰星系團位于鳳凰座,距地球約58億光年,是由約1000個通過引力束縛在一起的星系構成的龐大系統。其中央星系的恒星誕生活動極為劇烈,每年約產生1000顆新的恒星,遠超其他星系團的水平。
星系團中央的氣體溫度通常高達上百萬甚至千萬開爾文(開爾文溫度=攝氏溫度+273.15),而根據當前理論,氣體的溫度要足夠低,才能聚集得越來越致密,從而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恒星。極高的恒星形成速度意味著鳳凰星系團中央星系儲備著巨量的低溫氣體,此前也確實在該星系內觀測到溫度僅10開爾文的氣體,但難以確認這些超冷氣體是在星系內部自發冷卻形成,還是從周圍其他星系“進口”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參與的團隊認為,如果低溫氣體是由星系內部冷卻形成,星系里必定存在介于高溫與低溫之間的溫熱氣體。他們利用韋布空間望遠鏡的紅外探測功能發現,鳳凰星系團中央星系內部廣泛存在溫度約30萬開爾文的溫熱氣團。
該研究團隊分析認為,鳳凰星系團中央星系正在經歷一個“急劇冷卻”過程,每年將相當于2萬個太陽質量的氣體降溫到超冷,從而自給自足地產生大量恒星,無需外部“支援”。這種冷卻過程背后的原理,以及其他星系團是否會經歷同樣過程,尚需進一步探索。
這是人們首次在星系中觀察到孕育恒星的氣體從熾熱降為溫熱,然后變為超冷的完整圖景,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自然》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