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德國斯圖加特2月25日電 通訊|深化交流合作 攜手創造共贏——聆聽來自中德經貿合作論壇暨第三屆鏈博會推介會的聲音
新華社記者潘潔 劉向 馬志異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新形勢、新挑戰,中德工商界怎么看?雙方如何加強合作、做大互利共贏的蛋糕?24日,中德經貿合作論壇暨第三屆鏈博會推介會在德國巴登-符滕堡州舉行,兩國政商界代表圍繞“全球供應鏈重構下中德經貿合作新機遇”主題展開深度對話。
巴登-符滕堡州經濟部戰略和對外經濟司司長約翰內斯·容在開幕致辭中指出,當前國際貿易環境面臨保護主義挑戰,國際企業對未來越發感到擔憂,這些企業普遍期待開放的市場、公平的貿易關系以及穩定的國際環境。
“德中工商界人士齊聚斯圖加特,坦誠討論現有挑戰,這尤為重要。德中工商界加強交流,是增進相互理解的重要基石。雙方需要繼續傳遞合作信號,深化德中經貿關系。”容說。
這一觀點得到與會者的廣泛共鳴。巴登-符滕堡州企業家聯合會副總經理文庭表示,該聯合會及下屬分協會特別關注當前反全球化逆流中的合作機遇,此次論壇釋放積極信號,表明在全球局勢充滿變數的當下,合作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受歡迎的。中國無疑是最具影響力、最重要的合作國家之一。
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汪曉從企業實踐角度分析說:“全球供應鏈正經歷系統性重構,中德企業應當以開放包容理念推進創新合作。這不僅是我們應對挑戰的最佳選擇,更是實現互利共贏的最好辦法。”
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黃昳揚向與會人士介紹了近期中國發布的《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強調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共贏的引資策略。“期待更多德國企業抓住中國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的戰略機遇,共享中國發展紅利。”他說。
活動期間,中展集團分別與德國沃克公司、巴登-符滕堡州中德經濟協會簽署了第三屆鏈博會參展意向申請書及合作備忘錄。
“在上屆鏈博會上,有19家德國企業參展,是第三大境外參展國。”中展集團董事長林舜杰說,德國參展企業不僅廣泛分布在智能汽車鏈、清潔能源鏈、先進制造鏈等展區,而且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據著獨特地位。相信第三屆鏈博會將有更多德國企業參與,展現各行業上下游關鍵環節的緊密協作與深度融合。
由中國貿促會組織的中國企業家代表團參加了此次中德經貿交流活動。與會企業家普遍表示,無論是在機械制造、汽車等傳統領域還是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綠色發展等新興領域乃至開拓第三方市場方面,中德合作大有可為、未來可期。
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說,中德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在資源稟賦、產業結構等方面互補性強、依存度高,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以汽車產業合作為例,上世紀80年代,德國車企進入中國市場,有效助力中國汽車工業體系建設和發展,中國開放的市場環境也為德國車企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沃土。近年來,兩國車企在電動化轉型、芯片制造、智能網聯、零配件等領域開展全產業鏈合作,實現了產業互促、利益共享、發展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