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班珠爾3月19日電 特寫|跨越國界的醫者傳承——中岡醫生師徒三代同臺手術記
新華社記者司源
17日下午,岡比亞首都班珠爾一所醫院的婦產科手術室里,一名患有不孕癥的當地女患者緊張地等待著接受手術,超聲檢查發現她卵巢右附件區有囊腫,需通過腹腔鏡探查術進行治療。而2019年以前,由于不具備醫療技術,這樣的手術還無法在這里開展。
手術室里,主刀醫生是來自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的婦產科教研室主任楊清。兩天前,她與醫院另外4名醫務人員抵達岡比亞,在對口支援的愛德華·弗朗西斯·斯莫教學醫院開展為期一周的教學培訓。
擔任第一助手的是中國第22批援岡比亞醫療隊隊長蔡貴陽,也是楊清培養的博士生。協助手術的是這家醫院婦產科醫生凱巴·加薩馬和護士瑪麗亞馬·貝耶。加薩馬和貝耶2024年曾赴盛京醫院接受短期培訓,歸來后在蔡貴陽的指導下不斷積累經驗。如今,師徒三代同臺做手術,為岡比亞患者治病。
61歲的楊清回憶說,蔡貴陽2010年開始臨床工作,2019年前往基層支援醫療,“看到學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醫生,還從事援外醫療,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這次手術也讓她看到了岡比亞醫護人員的成長。“培訓時,他們旁觀學習,現在已經能夠參與手術操作。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也能獨立完成類似手術。”楊清說。
手術開始,楊清穩健操作,腹腔鏡穿刺器經臍部進入腹腔,蔡貴陽一邊協助,一邊引導加薩馬參與實踐。隨著鏡頭緩緩深入,病變部位逐漸清晰可見。
“看到了嗎?”楊清示意加薩馬觀察顯示屏,并提醒他患者病情較為復雜,處理時需格外耐心和精準。加薩馬認真點頭回應。
這次手術對已成為副主任醫師的蔡貴陽而言,仿佛是職業生涯中的“第二次考試”。手術結束后,記者輕拍他的后背,發現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濕。
蔡貴陽隨后告訴記者,手術很順利,剔除了患者的卵巢囊腫,她的輸卵管也已通暢,患者蘇醒后安然返回病房。
回顧手術過程,蔡貴陽坦言道,“和老師一起做手術壓力真的很大。”“每一次手術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哪怕有一點不合規范,老師都會立刻指出來。”蔡貴陽明白,自己同時也是岡比亞年輕醫生們的導師。“帶著他們成長,也是對自身的提升。”
加薩馬回憶起在中國的學習經歷。“在中國,我們不僅接受了大量理論授課,還每日參與教學查房、病例討論,實操訓練極為豐富,參與了大量臨床實踐。”他說。
“最難忘的是模擬操作訓練。在中國的培訓,讓我對微創手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貝耶補充道。
然而,回到岡比亞后,加薩馬和貝耶深刻認識到當地的醫療條件仍有待提高。
“岡比亞手術室的感染控制標準不夠嚴格,手術環境、消毒措施和無菌條件仍需進一步改善。”楊清表示,中國的援助不僅是提供設備,更重要的是幫助岡比亞提升醫療規范、質量控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能力。
“今天他們是我的助手,未來他們也將成為獨立的術者,并培養出更多精通腹腔鏡手術的岡比亞婦產科醫生。”楊清說。
愛德華·弗朗西斯·斯莫教學醫院婦產科主任阿卜杜利·凱塔2019年也曾赴盛京醫院接受短期培訓。此前,他對腹腔鏡手術一無所知。
“那次經歷太棒了。”凱塔回憶道,“中國醫生們技術精湛,毫無保留地教我們。從模擬實驗室到手術室,再到臨床實踐,他們手把手教我們操作。能夠師承中國醫生,我們感到十分榮幸。”
凱塔回國后不久就能獨立開展微創手術。“迄今,我已完成近200例腹腔鏡和宮腔鏡手術。我由衷感謝中國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