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馮玉婧 顏亮)據西方媒體報道,面對特朗普政府不確定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考慮離開美國。同時,歐洲一些國家正利用這一機會吸引新的人才,扭轉科研人員持續流向美國的局面。
艾瑪(化名)2024年底在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藥學院看到一則教職招聘信息,她當時以為自己找到了夢想的工作。這位處于早期職業階段的化學研究人員本已從歐洲搬到美國,并打算留在這里。
但是,艾瑪告訴美國《科學》雜志,在完成申請流程并協商設備和人員配置時,她開始產生顧慮,因為她現在每天都能看到關于聯邦雇員被解雇、資金被凍結等新聞。她擔心未來資金短缺,及其對大學、學生和教職工的連鎖影響。艾瑪已經打算搬回歐洲。
艾瑪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13日宣布,受美國聯邦政府削減科研經費的影響,該校將在美國國內和境外裁減超過2000名員工。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當天發表聲明說,這是“艱難的一天”,但學校對受影響項目感到“無比自豪”,這些項目涵蓋了抗擊疾病等大量“拯救生命的工作”。
報道說,艾瑪的情況并非個例。歐洲多地高校表示,近期收到越來越多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求職申請。
法國是“搶人”動作最快的國家之一。據法國《解放報》9日報道,法國負責高等教育和科研的部長級代表菲利普·巴蒂斯特致信該國研究機構及大學,希望為考慮離開美國的科研人員提供接納方案,并要求相關機構就優先引進的技術和研究領域提出建議。
本月早些時候,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啟動了名為“科學安全之地”的項目,吸引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為此將投入1000萬至1500萬歐元,可支持約15名研究人員。該校一名發言人說,這一項目已吸引50多名研究人員申請,并且該校“已經接待了一名研究人員”來訪。
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宣布,該校可能會擴展或啟動新項目,以支持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
法國研究機構巴斯德研究所所長貝勒卡伊德在法國《論壇報》刊發的采訪中說,她每天都能接到目前在美國的歐美研究人員的求職電話,這對法國而言“是個機會”。
其他歐洲國家的科研機構也感受到美國“人才流失潮”。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發言人向《科學》雜志透露,他們今年收到大量來自美國的申請,主要來自希望返回歐洲的研究人員。
瑞士洛桑大學腫瘤學家、歐洲癌癥研究協會當選主席約翰娜·喬伊斯表示,自今年1月以來,美國科研人員主動向她的實驗室提出的申請數增加了5倍。這表明,“美國及全球許多科學家的未來已迅速變得非常不確定”。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頂尖學府劍橋大學也試圖吸引來自美國的研究人員,研究領域包括生物制藥、人工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