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帆的觀點或許對陜西競技體育發展有一些啟示,而陜西體育部門早已經意識到這一點,近幾年不斷抓好抓實基層體校建設,在全省范圍內中小學建立后備人才培養基地、傳統項目于學校等,在政策和資金上予以支持和幫扶,不斷推進教體結合。但是必須看到,實際推行起來因為資金缺乏、教育體育兩條線、優勢項目未必受到家長學生歡迎等實際問題,教體結合推行起來困難很多,難度不小。
隨著陜西經濟的發展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三秦父老對于體育健身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讓孩子參加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籃球等項目,各種體育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如何繼續引導這個發展勢頭,規范體育培訓市場,讓在這些群眾參與度高的項目良好發展,陜西省各級體育部門得改變慣性思維,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外延得擴大。同時,各級體育部門得考慮改變傳統的專業訓練方式方法,將一些基礎的訓練與青少年的健身相結合,這樣把塔基做大,就不愁有好苗子涌現。
在抓好現有優勢項目后備人才培養體系的同時,要順應陜西全面健身各個項目發展的變化,及時改變和跟進。比如西安打羽毛球的孩子越來越多、打乒乓球的孩子越來越多,體育部門完全可以辦更多的羽毛球、乒乓球賽事。乒乓球已經成立了省隊,陜西省女子乒乓球隊還歷史性的進入到了遼寧全運會決賽階段,這些都是積極的信號,陜西省體育部門亦可以讓成立羽毛球省隊的步伐更快一些。
顧拜旦早就說過:體育其實是一種教育。當然,這是一種理想。如果要將這種理想化為現實,需要的是全社會的認同,并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氛圍,這個是陜西體育部門應該認識到的。競技體育的基礎是全民體育,只有將“金字塔”的塔底做結實,將參與運動的人群數量做大,競技體育才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其實不是對立的、矛盾的。只要做大做好社會體育和校園體育,陜西代表團在全運會上的表現或許會更加突出,當然這得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西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