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多地公務員考試報名人數出現大幅下降:浙江省報名人數創四年新低,直降9萬人;河北省報名總數20萬左右,去年近28萬;江蘇、天津、云南等8省市,今年的報名人數也出現近四年來的首次下降;統計還顯示,去年底舉行的2014年國考有超過40萬人棄考,約占報考人數的三成。
“真降溫”還是“假降溫”?
這些數據讓人們心存疑惑:公務員考試真的降溫了嗎?
“你們不要太天真了。”安徽一所高校輔導員黃老師對班上打算考公務員的學生說。作為一名曾經參加過國考、省考的“過來人”,黃老師告訴記者:“報考人數的下降不能代表競爭激烈程度稍有緩和。就業那么難,‘金飯碗’依舊搶手。”
記者采訪了多地公務員招考部門負責人,發現報考人數下降主要有三種原因:
一是招錄人數減少。安徽省人社廳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省考報考人數達21萬多人,最終繳費參加考試的16萬多人;2014年報考人數下降至18萬人,最終繳費參加考試的僅7萬人。但招錄人數也由2013年的6850人下降到5519人。
“考試分為大小年,2013年招錄數比較多,今年少招了1700多人,因此報名人數有相應下降。”中公教育安徽研究院申論研究室主任榮敏解釋說:“招錄數少了19.4%,而報名人數只少了14%,今年的考錄比還會略有下降,從競爭的激烈程度上看,公考沒有降溫。”
二是考前資格審查制度更加嚴格。“以前報名人數多,其實是虛多。”武漢市人社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分析,公務員報考資格審核越來越嚴格,把許多不符合招考要求的人擋在了考場外。
“比如以前崗位要求招錄法律專業本科生,因為資格審查放在面試前,許多不符合要求的學生也報名。”武漢市人社局政策法規處負責人介紹說。
三是招錄崗位的結構變化也導致了報考人數下降。“報名人數最多的職位往往不是條件最好的職位,而是限制最少的崗位。”專家稱,“三不限”(不限戶籍、不限工作年限、不限專業)的職位報考人數最多,省考中出現數百人搶一個職位的經常是“三不限”崗位。
安徽省人社廳相關負責人稱,近幾年,安徽省要求工作年限的崗位數達到八成左右,招錄人數占整個招錄人數的五成左右。公考專家分析,能夠滿足這些報考條件的報名者較“三不限”崗位的人數少很多,這也造成報名人數總體下降。
誰在爭公務員這個“鐵飯碗”?
有統計顯示,2014年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10萬。嚴峻的就業形勢下,越來越多的學生更加珍視公務員考試。
“農家子弟的心理壓力最大。”榮敏說,在他擔任主講老師的班上,可以明顯看出考生的心理差異。大多數學生將考公務員作為就業“平行”志愿之一時,一些來自農村的或其他社會底層家庭的學生將公務員作為就業的最佳甚至唯一選擇。
多家培訓機構稱,“富二代”和“官二代”考公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一家公考培訓機構老師稱,經常見到家中有資產過億的企業、開著豪車來上課的“富二代”,父輩們“有錢不如有權”的理念讓他們寄希望于孩子成為“國家干部”,特別是“富二代”中的女生,家長更希望她們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而不是投身商海。
一些原本出身于公務員家庭的考生也很大程度受家庭影響。考生小李坦言,他的父親是當地一名副處級干部,希望兒子能在仕途上走得更遠。
在上海某知名高校就讀的安徽籍研三學生李雷(化名)告訴記者,他是中文系畢業,像他這樣的“大文科”專業的畢業生考公務員的最多。多家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稱,考公務員學生較多的專業主要是中文、社會學、歷史、經濟、法律等專業,一方面這是由于公務員崗位招考這些專業的學生較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些專業的就業壓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