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去基層干公務員適合嗎?
公務員考試選拔的門檻越來越高,絕大多數都要求本科畢業,競爭激烈的崗位已經要求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不少畢業于名校的大學生在考公務員時也心存疑慮:“學了這么久,去基層干公務員真的適合嗎?”
“很多畢業生考公務員,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公務員這個職業。”榮敏說,現在招錄公務員絕大多數要求從基層做起,多數大學生在踏上社會的第一步都要從事瑣碎、重復的工作,有的甚至與專業脫節,不能發揮所長,因此公考機構在校園宣講時都推薦性格比較沉穩、內斂、有耐性的同學報考,而一些思想較前衛、較激進的同學即使考試成績比較優異,進入工作崗位后也難以適應。
“要讓年輕人真正看淡公務員考試,必須改變調整就業大環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認為,首先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其次要轉變政府職能,讓公務員不再有特權,不再有高高在上的心理優勢;再次要讓企事業單位在職工的福利保障等方面更加規范。最終在社會上形成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分工不同的理念,這樣才能期待年輕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出彩。
短評
要讓年輕人看淡公考
需改變調整就業大環境
從本月中旬開始,各地公務員考試陸續拉開序幕。與往年相比,今年各地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報名火爆情況遠不如前。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已發布招錄公告的23個省份中,其中16個省份報名人數出現下降,15個出現招錄、報名人數“雙降”局面。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是“八項規定”出臺后,公務員失去灰色收入和隱性福利,吸引力降低。
記者近日在湖北、安徽等地采訪了解到,2014年多地公務員報名人數下降,但并不意味著“公考降溫”,結合招錄崗位、數量來分析,許多崗位競爭依然激烈,千人爭取一個職位的情況頻頻出現。公務員、事業單位“鐵飯碗”依然是不少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首選。
而且,多數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看重的并非灰色收入、隱性福利,更為看重的是公務員的穩定性、壓力小。社會是一個大舞臺,公務員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會場,并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有人曾精辟指出:真正的“鐵飯碗”不是你在一處吃一輩子的飯,而是在處處都有飯吃。
一名工作了16年的基層公務員在網上吐槽:“夢想被一點點打磨平了。”夢想,伴隨著每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守著“鐵飯碗”過安穩日子,從事瑣碎、重復的工作,有的甚至與專業脫節,不能發揮所長,夢想最終將無處安放。
面對持續多年的“公考熱”,相關部門應該更多思考,真正要讓公務員熱降溫,一方面必須改革公務員制度,消除體制內外的差異,從養老、醫療等方面建立全社會統一的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打破“鐵飯碗”;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引導,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上下功夫,為每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搭建更多施展才華、揮灑青春、實現夢想的舞臺。(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