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溝煤礦的成立,不但不能解決當地人的就業問題,反而為當地人用煤帶來影響。“我們取暖做飯都靠燒煤,以前全買的小煤礦的煤。”王俊林說,價格便宜而且方便,隨著斜溝煤礦的成立,小煤礦被逐漸取締,斜溝的煤炭全部被運送外地,他家每年都要花五六千元從神戶買煤。
這些睡在煤炭上的人們,燒的是百公里外的煤。
掙扎
因為補償難討
西溝村村民關于祖先墳墓塌陷的問題,在三年之間,找過政府和煤礦有幾十次之多。而祖墳坍塌的賠償,也如同物價一樣,被調控著:每個墳頭200元的賠償款改成了一片墳墓3000元。
相比于鄰鎮村民的賠償,這不能讓他們滿意。據王俊林介紹,中鋁興縣分公司占瓦塘鎮沙溝廟村墳地,征一片墳墓按征收一畝地的價格補償,墳墓埋有一份骨灰就兩千元,外加遷墳補償和地上附著物,平均一片墳墓補償四五萬元。“這些占地涉及到遷墳的價格遠高于我們”。但對于鄰鎮補償的說法,并未得到當地政府部門證實。
正因為西溝村村民的祖墳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經受到損壞并遺失,所以他們認為這是礦方和政府調控賠償金額的籌碼。“政府的意思就是,這賠償款你愛要不要”。
一張落款日期為2014年4月10日的白紙上,按著26個紅手印寫著36個簽名,西溝村村民們帶著這張單薄的申訴書,在今年4月底,最后一次找到鎮政府,要求政府和斜溝煤礦及時解決他們祖墳遺失的問題。但是,鎮政府給出的答復依然沒有改變。他們也因此逐漸對政府失去了信心。
擔憂
因為難以祭奠
過度開采煤炭資源導致沉陷,是山西省多地都存在的問題。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透露,山西將開展大規模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涉及2000多平方公里內170萬人,預計治理資金將達240億元。
山西省環保廳官方網站上,這家年產1500萬噸的大煤礦,也有政府為它量身制定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沉陷、裂縫區生態恢復治理工程、礦區綠化工程、搬遷村莊跡地恢復治理工程以及礦區人畜飲水解困工程等等,投資預算已經規劃得十分清晰,但西溝村和白家溝村百余名村民的問題何時可以解決,無人能回答。
王俊林說,無論是政府還是礦方的賠償已經不是他的心病了。他一直擔心的是今年冬至,他該如何祭奠祖先。
5月8日下午4點左右,記者前往斜溝煤礦,斜溝煤礦綜合辦相關工作人員讓記者去鎮里采訪。隨后,記者又在下班前來到西山焦煤公司(隔壁大樓),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領導不在,需要周一再來。
5月9日上午,記者前往魏家灘鎮鎮政府,工作人員稱領導下午回來。當天中午,記者撥通鎮長電話,告知采訪事宜,鎮長稱當天不能回來,并讓記者找礦里。隨后,記者再次前往斜溝煤礦,直奔礦長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知記者,需先前往太原辦理采訪證才可以接受采訪。
當天下午,記者前往興縣縣委新聞辦,一名馬姓工作人員將記者提出的問題全部記錄下來,并表示他會轉達,讓鎮里盡快給出回復。當晚,鎮長稱會以書面形式回復,不方便電話采訪。
5月10日中午,記者再次前往新聞辦,但直到5月11日下午記者回京,仍未收到回復。(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