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7月19日電(記者王金虎)在19日召開的第四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第四批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從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的系統性著眼,以個案辦理延伸至全流域、全行業系統化治理。
此次發布典型案例共12件,其中包括刑事案件4件、公益訴訟案件8件,涉及危險廢物污染治理、非法采礦治理、跨區劃污染治理等問題。
據介紹,這批典型案例體現了堅持系統思維,注重標本兼治,推動全流域、全行業系統化治理,比如,江蘇省蘇州市檢察機關在辦理督促整治大運河、太浦河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時,堅持追根溯源,把4條水環境問題線索細化至50多個具體問題,推動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等部門對河道沿岸55家企業逐一開展執法檢查,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26家,拆除21家企業違法建筑,補辦企業環評手續和涉水許可證17家,改造提升標準化碼頭10個,從源頭上阻斷了污染的再次發生。
根據環太湖流域、大運河流域、長三角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協作機制,蘇州市檢察機關將相關水污染問題線索移送浙、滬屬地檢察院,上下游聯合進行水質檢測,共享數據,統一監管標準,聯動一體化實施綜合治理。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表示,檢察機關將繼續深化內外協作配合,動員凝聚各方力量,促進實現流域生態環境協同共治。針對流域水污染治理問題,檢察機關將通過一體化辦案機制,在線索移送、調查取證、督促整治等方面加強跨區劃協作,形成協同共治合力,促進水污染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