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一枚時間之矢,老兵穿越歷史的煙霞,記錄下時代的風雷,化作中華民族精神品質的一部分。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來臨之際,“致敬老兵”依然是全社會的重要主題。而這一主題,隨著時間流逝,老兵“凋零”,已顯得愈發厚重,不可輕忽。每一個老兵都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一種精神,需要我們紀念,珍視,弘揚。
我們以旁觀者的眼光敘說老兵,總免不了一層隔膜。戰爭年代,在炮火紛飛中沖鋒陷陣最是殘酷;和平年代,執干戈護山河亦需極大勇氣。當年戰場上的士兵,當下已經“退場”的老兵,在一次次危急關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以青春的血肉之軀,守護祖國每一寸河山。
九十五年大江奔涌,近百載浩氣長風。在中華民族每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都是老兵們計不旋踵,挺身而出,用他們的沖刺與犧牲,挽救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人民的武裝力量,由小而大,由少到多,星星之火,終至燎原。
歷史學家言,“忘不了的人和事,方為真生命”。今天,我們慶祝八一建軍節,致敬老兵,就是要從凝固的過去,窺測當時每一個驚心動魄時刻的生命躍動,觸摸老兵的精神與意志,轉化為走向未來的動力。
因而,不遺忘,是社會對待老兵的第一步。遺忘意味著“第二次死亡”。對于老兵,我們決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全社會要通過各種形式的紀念與緬懷,優待與體恤,將老兵的英雄本色恒久地刻進民族記憶中,成為這個民族永不遺忘的勛章。
八一建軍節前夕,中央軍委在京隆重舉行頒授“八一勛章”和榮譽稱號儀式,杜富國、錢七虎、聶海勝等獲得“八一勛章”,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向他們頒授勛章和證書。這是一種旌表,更是一種宣示:為祖國奉獻巨大的老兵,配得上這個國家的至高敬意。
精神上需要致意,物質上更要給予善待。英雄就要有配得上他們的榮光。這些老兵,為祖國灑下了太多鮮血與汗水,當他們從前線歸來,除了鮮花與掌聲,也理應過上一種有尊嚴的生活。老兵不容辜負。
近年來,老兵的境遇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與改善: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厘清退役軍人優撫安置職責;提高退役軍人撫恤補助標準,更好保障退役軍人生活;政府與市場并舉,強化退役軍人就業安置……種種措施,都意在使退役軍人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來自國家與社會的善意。
建軍95周年,一代代老兵或戰死沙場,或逐漸老去,但老兵不死,精神不滅。無數為我們鑄就銅墻鐵壁的老兵,已是這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勿忘老兵,珍視老兵,不負老兵,理當成為全社會的精神自覺。
歷史終究漸行漸遠,英雄也遲早離場。但時間會記住一切。那些關乎老兵事功的堅硬內核,也將在一次次紀念、緬懷中,成為這個民族的路標,指引后來者望遠處,向前行。
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