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電腦上的《中國醫藥行業人才發展報告》,全國政協委員、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傅小云邊看邊記錄:“偏遠地區年輕人為什么不愿回老家工作?讓定向生留在當地服務面臨哪些困難?”人才流動的堵點問題,一直是傅小云關注的重點。
帶著問題去,摸得實情出,尋得對策來。這是傅小云作為一名全國政協委員對自己的履職要求。每一次接診、教學或調研,傅小云都會跟患者、醫務人員、相關部門同志仔細交流,認真聆聽他們的真實想法以及面對的具體困難。
2022年5月,傅小云被選派至三都水族自治縣人民醫院任院長,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她把工作期間收集到的問題都記錄在本子上。傅小云說:“三都縣這些年來一直都在接收定向醫學生,但服務期滿后能留下來工作的屈指可數。”
“堵點在哪里?如何破題?”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各級醫療機構并與人社部門交流座談,去年,傅小云提交了一份《關于優化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使用的建議》的提案,得到了國家衛生健康委、教育部等相關部門的關注和回應。
“去年9月底,三都縣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一所各類配套設施完善的現代化醫院初具雛形。”打開手機,傅小云興奮地展示起三都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大樓的照片。結束幫扶工作半年有余,傅小云仍牽掛著三都醫療事業發展,“除了改善硬件條件,更重要的是幫助基層醫生夯實專業知識,建立起診療信心,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去年有個胸痛患者轉診三次,光CT就做了兩遍。”在傅小云的調研筆記本上,記下了不少基層醫療數據的痛點:醫院檢查結果互不相認、電子病歷“各自為政”、遠程會診像“盲人摸象”。
去年以來,傅小云在遵義市多家三甲醫院信息科進行醫療數據調研。如何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傅小云思考較多的問題。
“要加快破除醫療數據壁壘,提升基層智慧醫療建設水平。”今年全國兩會,帶著基層調研發現的問題,傅小云圍繞加速醫療大數據一體化建設提交了提案。
“建議相關部門加強醫療領域數據的聚合、流通和應用。”傅小云相信,有了優質數據,再加上好算法、強算力和自主醫療大模型的加持,構建起一體化的數據市場,就能讓數據血液在城鄉醫療“血管”里順暢流淌,打通醫療惠民“最后一公里”。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希望通過學習最新政策、了解前沿科技、扎實調研走訪,不斷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把問題找準、建議提實。”傅小云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0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