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李心萍、李剛、靳博)3月26日,在汕頭灣海深68米處,隨著開挖直徑達14.57米的“永平號”盾構機的刀盤破巖而出,國內首條時速350公里單洞雙線高鐵海底隧道——汕汕高鐵汕頭灣海底隧道成功貫通。
汕汕高鐵連接廣東省汕頭市與汕尾市,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線控制性工程汕頭灣海底隧道全長9781米,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復雜,是目前在建難度最高的隧道之一。
“汕頭灣海底隧道不僅要在8度高烈度地震區穿越17條斷層破碎帶,其中8條為活動斷層,還要克服百米超高水壓、地層軟硬不均、強腐蝕性海水等困難。”中國鐵設汕汕高鐵汕頭灣海底隧道設計工程師霍飛說。
為此,中鐵十四局采用6種工法進行施工,實現海底精準對接。特別是在盾構法施工段,直徑近15米的盾構機既要面對強度達200兆帕的極硬巖,還要面對軟硬交替的長段落“犬牙層”。當面臨鋼材一樣堅硬的巖段時,盾構機要“啃得動”;面臨軟硬不均的巖段時,還要保證盾構機發力適度,做到“不崩牙”。
為確保海底隧道能夠抵御海水的巨大壓迫,項目團隊通過在運輸繁忙的海灣主航道向海底定向注漿施工,達到了隧道滲水更少、壓力更小的目的。為降低地震對高鐵運行的影響,項目團隊在隧道管片接縫位置創新研發了可靈活伸縮的減震接頭以及能同時抵抗海水壓力、吸收地震能量的柔性隔震層,可以使隧道在地震發生時依然保持穩定。面對海水高腐蝕性考驗,項目團隊通過反復調整混凝土配比、首創冰水低溫拌合工藝,研制出了新型的抗裂材料,破解了高強度混凝土隧道澆筑難養護、易開裂的難題。
汕頭灣海底隧道的貫通,為汕汕高鐵全線如期開通運營打下堅實基礎。全線建成通車后,汕汕高鐵將與在建的漳汕高鐵連接,在珠三角、長三角之間構筑起一條新南北向大能力客運通道,對沿線城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連接華東提供了重要通道。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27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