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洋洋攝(影像中國)
"> 合肥高新區國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內,技術研發人員在調試量子金剛石探針掃描儀。
黃洋洋攝(影像中國)
方 好攝(人民視覺)
"> 合肥高新區知冷低溫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組裝量子計算用極低溫稀釋制冷機。
方 好攝(人民視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其中,特別指出要“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量子科技有望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成為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
在安徽合肥高新區的云飛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量子”的顯著標識,這也讓這條路有了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量子大道”。這條“量子大道”集聚了30余家量子科技龍頭企業,涵蓋量子計算、通信和測量三大領域,形成了全國最密集的量子產業生態圈。當前量子產業發展如何?記者來到這里一探究竟。
——編 者
瞄準技術前沿 布局未來產業
合肥聚集全國近1/3的量子科技企業
走進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映入眼簾即是量子科技的發展歷程。實時播放的大屏上,直觀展示了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的運行狀況。“傳統數字加密技術傳輸信息,在面對大規模算力時有可能被破解,而量子密鑰分發則可以應對算力的提升,有效降低泄密風險。”國盾量子首席科學家彭承志說。
2009年,國盾量子成立,隨后公司承接了合肥市建設“量子通信試驗示范網”的科技重大專項。“依托這個項目,我們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通信網絡,公司的技術從實驗室的離散式樣機轉化為初具一定產業功能的樣機。”國盾量子副總裁周雷說。
如今,國盾量子生產的密鑰分發設備加速迭代升級。展廳內,從將近一人高的冰箱式量子密鑰分發樣機,到一臺錄像機大小的最新產品,量子保密通信設備集成度越來越高。“現在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可以直接加裝在很多設備上,降低了安裝成本。”周雷說。
有了前期技術、應用的積累,國盾量子此后又主導建成了全國最大、覆蓋最廣、應用最多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合肥量子城域網”,以及推動合肥成為重要節點城市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而“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發射,更是將保密通信從城域、城際擴展到天地之間。
“合肥作為量子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策源地,聚集了全國近1/3的量子科技企業。目前,全市量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70余家,居全國首位。”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長呂波說,從產業生態的角度看,合肥已初步構建了從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到工程化、產業化的完整生態鏈。
加快協同創新 助推成果轉化
合肥實施“揭榜掛帥”“定向委托”重大科研項目12個
量子計算應用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就是要驗證其相較于傳統超算具有哪些“優越性”。今年3月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朱曉波、彭承志等科學家團隊,成功構建了105比特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打破了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的紀錄,使我國在超導量子和光量子兩條技術路線上均實現“量子優越性”。
走進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一臺寫有“本源悟空”字樣的圓柱形大型儀器懸掛其間。“這是公司研發的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是目前國內先進的可編程、已交付超導量子計算機。”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本源量子首席科學家郭國平說。
“本源悟空”的上線,使得合肥初步形成我國第一條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制造鏈。截至目前,“本源悟空”已被139個國家和地區用戶訪問超2000萬次,成功完成34萬余個量子計算任務,涵蓋流體動力學、金融、生物醫藥等多個行業領域。
合肥市集中優勢資源,開展“卡脖子”難題協同攻關。通過構建“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業化”鏈路,合肥市實施“揭榜掛帥”“定向委托”重大科研項目12個,推動國內首顆500+比特超導量子計算芯片“驍鴻”、“本源悟空”第三代超導量子計算機等一批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合肥依托中國科大、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參與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聯合攻關。”合肥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量子科技發展在起步階段,各種技術路線尚需驗證,商業模式的建構也需反復打磨,各個區域間更多是合作關系,“京滬干線”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建設,正是由北京、上海、合肥等地科研團隊合作、聯合攻關的成果。
強化資金支持 完善科創生態
合肥將天使基金風險容忍度提高至40%
在合肥高新區,幺正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分布式離子阱量子計算研究的企業。作為中國科大首批科技成果賦權成立的企業,公司成立時,需要啟動資金3000萬元,而創業團隊自有資金不到200萬元。團隊一籌莫展之際,合肥高新區的投資讓企業迎來轉機。
“合肥高新區幫助我們對接天使基金、種子基金,其中高新區所屬的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注資1800萬元,合肥市創新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投資1200萬元。”幺正量子創始人韓永建說,這些資金極為重要,公司于2022年7月正式成立,短期內就研制成離子阱量子計算原型機。2023年,公司完成了高通光離子阱量子計算工程機的研制,具備了整機交付能力,在新的技術路線上實現突破。
幺正量子還推動科技成果“沿途下蛋”,成功研制出多光子糾纏源、脈沖壓縮器等一批光學產品,為量子科技產業化奠定了基礎。“公司即將開始第三輪融資,有望在兩三年內實現投入產出平衡。”幺正量子副總經理張洋信心滿滿。
合肥強化量子科技企業融資支持,在“金融+資本”方面,將天使基金、種子基金風險容忍度分別提高至40%、50%,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此外,合肥還創新推出“星火貸”“科大校友創業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助推中小型量子科技企業快速成長。截至目前,合肥市級財政投資近百億元,全周期支持量子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企業發展和產業應用。
此外,為進一步優化量子產業生態,合肥積極搭建高水平產業交流平臺,連續舉辦4屆量子科技和產業大會、高端學術會議論壇等,帶動量子產業全鏈條主體參與,鏈接上下游項目、創新要素和人才資源,推動量子科技企業聚鏈成群,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量子中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8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