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 (閆曉靜 張 奇)大家知道,陜南移民搬遷除了政府給予一定補貼外,大部分建房資金需要搬遷戶自己出,那么對那些根本無力自籌資金的特困家庭,如何讓他們也能搬出來,山陽縣實行的一項“交鑰匙”工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位于山陽縣十里鋪鎮的惠農移民小區,與其他移民小區不同的是,這里的房子都不是新建的,而是經過改造的公共用房。這里過去是一個鄉政府所在地,撤鄉并鎮后這些房子就閑置下來,如今政府花錢將這些過去的辦公用房進行改造后,直接將鑰匙交給需要搬遷的特困戶,讓他們完全免費居住。
牛玉萍一家就是這樣實現了搬遷的,記者在她家看到,兩室一廳一廚的房子雖然不大,但也被主人收拾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牛玉萍:“這邊一間臥室,我晚上住著,這邊也是一間臥室,娃回來就住這。”
牛玉萍告訴記者,她家原來住的地方山大溝深,條件非常艱苦,幾乎沒有什么掙錢門路,一家五口人就靠種地為生,日子過的也是十分艱難。
牛玉萍:“啥都沒有,要家具沒有家具,要房子沒房子,啥都沒得。”
牛玉萍說,早就聽說了移民搬遷的政策,他們一家也早就渴望有朝一日能從老家搬出來,但蓋新房即便政府給補貼,自己也需要拿出一二十萬,而對她家來說,又的確拿不出這么多錢,為此她和丈夫曾十分苦惱。沒想到的是,去年6月,政府直接送給了他們這套房子,真是喜從天降,于是一家人歡歡喜喜就搬了下來。現在,丈夫和大女兒外出打工,她自己留守在家,一心一意照顧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
牛玉萍:“到這里念書也好了,這兒教學質量高些,叫娃在這能受到好的教育。”
記者了解到,這個過去的鄉政府大院一共66間房子,改造后變成了30套兩室一廳一廚的安置房,全部免費提供給特困家庭居住。山陽縣移民辦主任周文理說:“這塊群眾是一分錢不掏,全部由政府修繕改造,然后無償的交給搬遷戶使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利用閑置的國有資產,第二個呢,能夠節約一部分土地,第三個能夠減輕群眾的負擔,讓群眾盡快進行搬遷。”
據了解,目前山陽縣利用改造后的閑置公共用房已經安置特困及殘疾人家庭220戶4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