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社廳勞務交流指導中心“四村調查”問卷中,對于“您更愿意選擇在哪里務工”這一問題,84.4%的被調查者選擇在縣內及省內務工。
農村居民進城落戶超500萬人
2010年,記者曾對農民工“跳農門”的意愿進行過調查。在按國家政策可優先轉城市戶口的25位“全國優秀農民工”中,僅有3個人愿意“跳農門”。而截至去年年底的統計數字表明,我省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總人數已達517萬人。
據省人社部門介紹,在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統計口徑中,并沒有把近年來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人數統計進去,而這其中,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就達35%以上。可以說,這些人已成為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新市民”。
“我離城市很近,城市卻離我很遠”,過去,對于進城務工的農民工來說,要想擁有一個城市戶口,簡直是天方夜譚。為了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讓農村居民更好地融入城市,自2010年開始,我省就開始推進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工作,在全國起步尚早。
5年來,農村居民進城落戶有力地推動了我省的城鎮化。2014年,我省城鎮化率達52.57%,高于2009年近10個百分點。按照計劃,“十二五”期間,我省將累計轉移600萬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到2020年,累計轉移1000萬人。也就是說,我省要轉移將近40%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
因為城鄉之間戶籍壁壘的打破,農民工在城鄉“游走”得更為自如。
山陽籍農民工創業者、山陽縣恒瑞肉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魯保存就表示,自己在西安有工廠有房子,在山陽縣城也有工廠有房子,可以說,戶籍落在哪兒,完全由自己決定。
返鄉創業吸納勞動力120萬人
走進武功縣電子商務運營服務(孵化)中心,在農民工閆愛軍的門店,記者看到,武功的鍋盔、麻花、掛面、無添加面粉等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擺滿了展示廳。通過電子商務創業,閆愛軍說,自己不僅把武功的農產品賣到了全國,而且還帶動了2000多人致富。
帶著一技之長、帶著在城市積攢的存款,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成為助推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的新引擎。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省農民工回鄉創業33.7萬人,創辦企業或經濟實體19.7萬個,累計投資金額284.3億元,安置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120萬人,平均每戶企業帶動就業6人。
2008年底,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沖擊,我省大量農民工失業回鄉。為穩定就業局勢,省委、省政府把推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作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中之重,積極推動農民工回鄉創業工作。
創業環境的明顯優化和改善,對在外務工人員形成了強烈的吸引力,激發了廣大農民工的創業熱情。2008年以后,農民工回鄉創業人數以每年近10%的速度遞增。
據統計,在我省農民工回鄉創業工作排名全省第一的山陽縣,農民工回鄉創辦的實體規模和經濟總量超過了當地招商引資數倍,占到當地民營經濟總量的30%以上,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生力軍。
有專家表示,當下我省走到“農民工時代”拐點,是多重因素綜合疊加形成的。僅從人口紅利的消減和部分企業的“用工荒”說明“農民工時代”消失顯然有失偏頗。比如,今年一季度,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困難局面下,我省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5.2%,這也直接導致了建筑行業吸納農民工總量的大幅下降。此外,其他低端制造業、能源重工業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吸納農民工就業也在下滑。因此,如何在改革提質增效中化危為機,通過相關技能培訓等措施,對農村勞動力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將是當下政府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李艷 實習生 熊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