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域外媒體聚焦商洛 |
——丹鳳縣實施移民搬遷調查 |
“五位一體”:移民搬遷的“丹鳳模式” |
http://www.av069.com 2015-06-29 11:25:16 陜西日報 |
|
而今,縣城的鹿池、金山及商鎮、竹林關等移民示范點,一棟棟富有秦風楚韻風格的漂亮樓群,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成為城鎮化的“新地標”。
全縣四年來共建成集中安置點51個,安置9000多戶3.9萬人。在移民集中安置點形成了教育、醫療、文化等配套服務機構健全、水電路視訊等基礎設施完善的城鎮集群。已建成了25個新型社區,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2.6%。
行走在丹鳳縣的移民搬遷點,常常會使人產生一種幻覺,弄不清是城是鄉,不知身在何處?這個史上最大移民,徹底改變了大山里與困難貧窮為伴幾千年的農民的命運。
縣委書記鄭曉燕歸納了移民搬遷帶來的“三個變化”:一是生存環境徹底改善——農村變城鎮,二是從業方式開始轉變——一產變多(二、三)產,三是生活方式改變——農民變市民。
丹鳳縣精心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建設、產業發展等“一攬子”快速融入計劃,實現了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蝶變。在集中安置示范點,實行水電路訊一次配套到位,綠化美化靚化同步推進,幼兒園衛生所文化站等一同規范化到位,以實現經濟社會文化同步發展。
縣上凸顯“帶業安置”這一核心詞,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為移民戶“量身定做”培植商務、勞務、服務類等“無土產業”。針對部分“農民情結”較濃的搬遷戶,縣上把發展方向放在現代農業上,依托華茂牧業、山凹凹生態農業、王塬千頭豬場等項目的龍頭帶動作用,大力開發綠色食品,打造“丹鳳牌”核桃、山茱萸、肉雞、肉豬熟肉制品加工等產品品牌。通過“公司+協會(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種植、養殖、設施蔬菜等特色優勢產業,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移民搬遷沒有完成時,農民增收才是永恒的進行時。全縣把握“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宜農則農”的原則,突出產業園區、消費市場、旅游三產、大場大戶等載體帶動,大力培育主導產業,走“移民搬遷+精準扶貧+產業園區”之路。具體為近抓職業教育,遠抓基礎教育;近抓勞務輸出產業,遠抓回鄉創業;一手抓主導產業壯大,一手抓第三產培育;一手抓移民就業難問題,一手抓工業園區用工難問題。這一切促進人口和產業遞次聚集,加快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步伐。如今的丹鳳,沿丹江河谷和滬陜高速一線,串珠狀連接的衛星城鎮帶基本形成,成為 |
|
|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