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大平臺” 創新整合模式
以放大財政涉農資金綜合效益為目標,積極探索內容豐富、操作性強、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著力打造“四大平臺”。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打造基礎設施項目資金整合平臺。整合各類資金4000余萬元,啟動了營盤朱家灣和干佑馬房子、下梁明星、小嶺嶺豐等16個新農村示范小區建設,實施了35個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項目,新建27個移民小區,移民810戶2423人;圍繞建設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打造涉農產業項目資金整合平臺。以匯生源和新田地等企業為依托,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著力打造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培育生產、加工、銷售等完整產業鏈。2006年以來,累計整合財政涉農和社會資金3億多元,發展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9萬畝,建成綠色農產品深加工生產線5條,建成了萬頭生豬養殖示范基地和千戶百萬只土雞生產基地,培育各類綠色農產品專業村35個,大戶1050家,全縣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包裝、銷售的農戶達1.2萬戶;圍繞建設西安第二生活區,打造區域板塊項目資金整合平臺。整合財政涉農和社會資金3.5億元,著力扶持發展與生態旅游相配套的農家樂、傳統手工藝等農民增收項目。目前,干佑河沿線已建成6個農家樂集群點,從事旅游服務業農戶已達1500戶,不僅完善了全縣旅游配套要素,而且直接帶動了農民增收,去年從事旅游服務業農戶戶均收入3萬多元;圍繞培育新型農民,打造農民培訓項目資金整合平臺。整合“陽光計劃”和“雨露工程”等農民培訓項目資金1400余萬元,依托縣職業中專等培訓資源,著力加大農民培訓力度。目前,縣上已建立了統一的勞動力培訓基地,9個鎮辦也建立了勞動力培訓中心。2006年以來,全縣累計舉辦農民技能培訓班210期,參加農民達5萬人次,促使了農民素質和致富技能不斷提高。

實施“四輪驅動” 強化整合保障
在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工作中,柞水縣注重調動各方積極性、凝聚工作合力,通過協調聯動、包聯推動、政策拉動、制度促動,為整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力保障。縣上成立了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從財政、發改、審計、農業等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資金整合辦公室,負責全縣財政涉農資金項目規劃編審、組織實施和監督考核等工作。實行縣級領導包聯和部門包抓制度,把整合項目進展情況與包抓單位目標責任考核和干部任用掛鉤,通過獎優罰劣,形成了整合工作的良好氛圍。堅持“多予少取”原則,采取財政貼息、稅收優惠、以物代資、獎補結合等措施,鼓勵和引導信貸資金、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投向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和重點領域,拉動涉農資金投入不斷增長。健全財政涉農資金項目庫制度,做到科學評審項目、擇優扶持項目、精心實施項目。健全資金報賬制度,實行專戶管理,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健全監督管理制度,推行公告公示制、專家評審制,完善貫穿項目申報、評審、立項、資金分配、績效評價、審計監督等全過程的管理制度體系,明確財政部門、主管部門、項目單位的責任,確保涉農資金高效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