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羊倌到高級職業農民
因為資金有限,一切都得從簡,最初的羊舍是在自家院子里修建的,木籬笆上抹泥當做墻,石棉瓦做的屋頂,相比其他人的羊舍這棟羊舍最好的一點是,足夠通風透光而且羊是睡在木床上的,實現了羊舍的干濕分離。雖然羊舍很是簡陋,建成的時候還是有很多群眾前來參觀,覺得大學生養羊是有那么一點不一樣。
既然決定養羊,就要全心全意把它當成一份事業來做,必須要有科學的、長遠的計劃,“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專”。
2013年7月,剛買回家的母羊有只生了羊羔,小羊羔一直都長勢很好,但是在一個月后卻離奇的慢慢死了,中間有兩天時間,如果當時有好點的獸醫肯定能給羊羔治好病的,可是當地卻找不到一個像樣的獸醫。各種方法試過了,最后看著小羊羔躺在麻袋上悲慘的啼叫著,眼睛都沒有合上就死掉了,楊利很痛心。激動加上難過,沒處理好情緒和婆婆還鬧矛盾,搞得一大家子人心情都不好。事后她將小羊羔解剖了,把解剖的照片發在網上讓資深的養羊師傅看,大家都說是因為氣候原因導致的羊腸毒血癥。
吃一塹長一智,對于每一件失敗的事情,都要做深刻總結。
2013年的雪季甚是漫長,入春后還下雪,簡陋的羊舍,不夠充沛的草料,捉襟見肘的資金,羊又要遭受一場災難。到了產羔的時節,正值數九天,天寒地凍,母羊奶水不足,生下來的小羊羔每天都昏昏欲睡。即便將家里的成百斤黃豆全給母羊打成豆漿,青貯飼料盡飽喂,產房里面掛著取暖燈,依然沒能挽救小羊羔的生命。
就這樣,幾次折騰下來,整個一年等于白忙活了,因為成活率就是養殖業的關鍵,特別是對于自繁自養的養殖戶來說。
災難確實可怕,但更為可怕的是災難過后沒有了反思的力量,沒有了繼續前行的勇氣。不斷地總結反思和經驗積累,楊利堅定自己認準的項目,只要方法得當,前景一定可觀,但必須要堅持下去。2014年入春后,她從西安畜牧防控中心購置了羊疫苗,無論大小羊只一律做了接種。
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但是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2013年底,她聯合附近幾家農戶成立了商州區綠牧生態養羊農民專業合作社,已吸收社員40多戶。誰家羊要是有個病災的都會打電話咨詢她,楊利會把自己所掌握的最直接、最廉價的治療方法全部教給大家。現在只要隨便在大荊鎮問一問大學生養羊的,群眾都會告訴你,是那個大羊倌吧!都會為她豎起個大拇指,熱情、勤勞和努力使楊利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為了不斷適應市場需求,2014年,楊利的養羊基地在肉羊飼養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規模,延伸產業鏈,新發展奶山羊2000只,基地現已達到4000只養羊規模。
“養羊只是我的初級目標,我也有更美好的長遠打算,現在養羊并不等于我會當一輩子羊倌!”面對群眾的質疑和不理解,楊利總是以此寬慰自己。
2015年1月,楊利順利通過全省高級職業農民資格考試,被確定為全省職業農民典型人物之一,成為商洛市唯一一名被推薦為參加農業部“風鵬行動·新型職業農民”評選的候選人。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樣的日子也不錯,我相信隨后我的事業會一步步發展上去,為了讓西安人民吃到我的生態羊肉,我也得好好努力呀!”楊利開心的笑容里,目光執著而悠遠。(段彬 張希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