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農村入冬閑,可商南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韓東文卻沒閑下來。上周去商洛市開會、去安康市考察林下經濟,11月21日中午才回到縣上,雖然是周六,但韓縣長回家吃了口飯,就帶上縣扶貧局、水保站的負責同志又趕到距商南縣近百公里十里坪鎮的一個冷水魚養殖基地。水保站的吳站長說,“韓縣長不過周末,也不讓我們過周末……”,十里坪鎮殷鎮長說,“我這周又回不了家了。”“真沒想到,縣領導周末能到我這兒剛起步的冷水養殖基地來,現在商南縣的干部心里裝著我們農民。”養殖戶江貽武激動地說。
據了解,商南是山區縣,大部分鄉鎮都在大山深處,山多地少,沒啥經濟項目。江貽武就是縣上魏家臺的農民,一直不甘貧窮,用商南話說是個“瞎撲騰”的人,干啥也沒見成啥。今年也快40歲了,又“撲騰”冷水養殖項目,還跑到了鄰鎮十里坪,租了一塊山腳河邊地,成立了“商洛市大石峽生態養殖有限責任公司”,東挪西借了300多萬元,搞起了冷水養殖中華鱘和人工飼養娃娃魚。
人們都知道,大山能養牛、養羊,還能養什么冷水魚?深居大山的祖輩們都不看好。商南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韓東文,聽說了有這么一個農民投入這么多錢搞冷水養殖,心里一直惦記著這個事,所以剛從外邊開會回來,就叫上縣扶貧局、水保站的負責同志,利用周末休息時間,來養殖基地調研。據十里坪鎮殷鎮長介紹,江貽武發現山腳下有一股山泉水,一年四季泉水不斷,適合搞冷水魚養殖,就去外地考察學習,又請了冷水養殖技術人員,租下這個村山腳下的一塊河邊地,建起了這個養殖基地。據江貽武介紹,冷水魚人工養殖在別的地方有成功經驗,在山區縣,尤其商南縣還沒有大規模發展。他無意間發現山腳下的山泉,水流很大,卻白白流進了河道,就想如果能利用這泉水搞搞養殖,又符合生態環保,就建了29個養魚池,可養十萬尾冷水魚,因資金受限現在飼養了三萬尾。他設想娃娃魚可以搞合作養殖方式,把魚苗發放給村民,提供養殖技術,家家可以分養,他負責成魚收回和銷售,這樣可以改變山里農民靠天吃飯,靠農物作發展的單一農村經濟。
冷水魚養殖不是稀有的,而用山泉水養殖,十里坪是唯一的。山泉水質純凈無污染,絕對天然生態。江貽武苦惱的是錢,沒錢辦不成事,更苦惱的是沒文化,他想給這眼山泉起個好名字,發掘當地民俗文化,創品牌冷水魚養殖,搞個冷水魚主題農家樂。十里坪距著名五A級景區金絲峽僅十幾公里,可以延伸景區線路,增添旅游項目。
韓東文副縣長一行考察調研這個冷水魚養殖基地后,圍著火爐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水保站吳相華站長說,他們知道這事,幫助辦了相關手續,但沒想到這江貽武弄的這樣快,已初具規模了。扶貧局負責同志說,一個農民自籌這么多錢辦冷水養殖,他回去向局領導匯報,一定盡最大力度支持,這是扶貧工作份內的事,幫助農民增添造血功能。十里坪鎮殷鎮長說,縣領導周末下鄉,我們鄉鎮干部更要做好各項工作,支持農民創業發展。韓東文副縣長要求各部門回去要認真研究幫扶措施,農民創業缺啥幫啥,尤其對農民創業文化的缺失,更要發動全縣各部門,文化扶貧也十分重要,培養扶持有文化、有思想、有創意的新型農民。江貽武對記者說,縣領導一行下來,連口飯都沒吃就走了,他心里過意不去啊!(文/圖 王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