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場脫胎換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城市革命”——“棚戶區改造”在商南拉開帷幕,強勢推進。全縣計劃投資近25億元,全面啟動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老舊房屋361460平方米,建設安置房2400套、近30萬平方米,幫扶2846戶棚戶區居民搬入新居、安居樂業。在這場商南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民生攻堅戰”中,商南法院積極發揮審判職能,為全縣棚戶區改造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法律服務和堅強的司法保障,用法治澆筑“棚改”屏障。
商南縣西街是商南縣中心城區“最大棚戶區”,涉及1300多戶,計劃投資20億元,其難度空前、規模空前、惠民投入空前,拆遷安置工作位居全縣年度“六件大事”之首,依法拆遷是順理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的關鍵。為此,商南法院及時跟進,全程做到依法拆遷。此項工作涉及面大,調查摸底、制定拆遷補償安置方案、作出征收決定、界定和處理違法建筑、房屋征收評估、簽訂拆遷協議、作出補償決定、強制執行等,工作頭緒繁多,任務艱巨,利益沖突,矛盾易發,處理復雜。
為確保依法拆遷,商南法院積極參與制訂商南縣西街棚戶區《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方案》、《拆遷安置補償工作流程》、《法律法規及政策問答》、《打擊破壞棚戶區改造違法犯罪活動的通告》、《違法建筑集中整治通告》、《責任追究辦法》等文件資料的研討論證。在參與研討制定政策過程中,堅持平等保護居民合法權益,力求公開公平公正,確保從程序到實體都依法進行,避免違法拆遷等現象發生,實現了安置政策具體化、補償標準人性化、方法步驟程序化,真正將“法治”貫穿到了整個棚改工作之中。還利用“流動法庭”現場說法8場(次),化解各類糾紛50余起,依法責令并阻止了15戶自行違法搶建行為,排查化解易引發惡性事件8起。對拒不配合拆遷的16戶,該院干警迎難而上,積極作為,法、理、情并重,終于使這他們在限期內簽訂了搬遷協議。
拆遷戶張某是啞巴無法語言交流,其與丈夫胡某長期分居,為補償問題互不相讓,引起雙方家族矛盾。為妥善解決問題,商南法院干警會同村調委會一道召集兩家有威望的親戚,耐心細致進行疏導,理順情緒,然后再對夫妻二人進行調解,最終夫妻言和,一起因補償款引起的家庭矛盾達到圓滿解決。張某雖無法言語但用筆寫出:“感謝法院關懷殘疾人,并挽救了我即將破碎的家庭。”( 馬黎 羅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