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速成的明星企業已不在少數,但客觀講,缺少像巴斯夫、杜邦、BP等持續輝煌的國際“百年老店”。究其根源在于,我國大多企業目光短視、急功近利、質量與品牌意識不強,甚至一些企業巧遇行業景氣度提升、市場行情向好態勢便會得意忘形,以為自己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做好。不僅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投資擴張,還要在與主業毫無關聯甚至十分陌生的領域試水。由于根基不穩,大而不強,粗放經營,一旦市場變化,自然無法避免衰敗甚至猝死的厄運。
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曾指出:“根深才能葉茂。企業成功時要借機固本,居安時能夠思危,擴張時不忘主業。要創新驅動,以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和優質產品、著名品牌及‘互聯網+’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商洛市立足當地,面向市場,高瞻遠矚,頂層設計,在落實中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基礎上,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為目標,以推進實施質量考核為抓手,以建立質量評價體系為標準,以推動當地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為重點,緊貼地方經濟實際,以質優先、以質取勝,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環境質量、服務和農產品質量整體水平,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爭創名牌,向精優規模企業邁進。
新業態,新驅動。該市以“質量興市、名牌興企”,以“爭創一個名牌、提升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核心價值觀,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加快產品質量提升和品種更新換代。原市質監局精準對標,及時修訂完善《商洛市2014—2016年名牌產品培育發展規劃》,著力打造和精心培育名牌產品、精品工程、服務品牌和“商洛名品”。
日前,該市上下敢于負責,勇于創新,以“推薦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發展戰略,業已培育陜西省名牌產品28個,商洛名品14個,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志商標4件,陜西省著名商標76件,商洛市知名商標55件……使知名品牌與知名商標大幅增長。這為精心打造地方實體經濟和令人尊敬的“百年老店”奠定堅實基礎。
一夜北風緊,霧霾終散盡。巍峨嶺上雪住,寬闊大道車行。久違的驕陽終于普照商州大地,寒意漸濃的金鳳山與丹江兩岸,在藍天白云映襯下,煥發出冬日里的別樣風采……
多舉措 強企業
為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鼓勵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企業拓展市外市場。2015年5月,商洛市出臺《地方工業品促銷獎勵若干政策意見》,支持重點產品、地產水泥、管線材產品、農副產品、太陽能光伏、醫藥產品等銷售,支持企業強化促銷、開展品牌促銷、擴產發展電子商務,不斷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

在商丹循環工業園寬闊的商鞅大道兩側,一座座嶄新的現代化廠房和辦公大樓,彰顯了該市工業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走進劉灣生態工業園林強電線電纜有限公司,寬敞明亮而又溫暖和諧的操作車間,工人師傅正專心致志,各施其職,緊張有序地工作。機床在飛速轉動,銅絲在飛快擰結成線,一盤盤電纜在生產線上成為優質產品……
“我出生在農村,年輕時從事建筑行業,對電線電纜質量有更深認知,出于責任擔當與價值追求,便產生建廠夢想,以優質產品回饋社會,承擔更多社會責任,使自己人生更精彩。2008年,在充分調研論證基礎上,便在自家宅基地(2畝)上建廠。”董事長林占強說,以“國標產品,百米承諾”為理念,努力制造用戶放心產品是公司根本宗旨。但因市場上此類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用戶鑒別知識淺薄,而林強線纜又是新品牌,致使產品銷售舉步維艱。對此,當地政府和質監部門及時鼓勵和支持企業參加省內外各類展銷會、博覽會與采購洽談會,并對簽訂與履行銷售合同的規模以上企業每戶給予3萬元補助,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創新發展驅動力。
“群策群力,因勢利導,共商產品銷售與企業做大做強大計,是當地政府及質監部門力促企業平穩較快發展又一舉措。形成與客商、用戶面對面溝通交流營銷模式,使其增長鑒別優劣產品知識與方法,是吸引更多客商前來公司采購高質量產品的有效方式,贏得更多商賈認可并加盟代理該系列產品。”林占強說,林強牌系列產品在商洛六縣一區已確立銷售點百余家。2013年,公司在政府質監等部門大力支持下,投資7000萬元,成功入駐商丹循環工業園。
林占強欣慰地說,公司15萬千米環保型電線電纜生產線成功投產,并安置返鄉農民61人,大學生5人,下崗職工23人。林強牌系列產品2012年獲“陜西省著名商標”,2013年被省政府認定為“陜西省名牌產品”。目前該產品已遠銷湖北、山西、貴州等地。

原市質監督局局長王旭光說,商洛《地方工業品促銷獎勵若干政策意見》規定,凡產值超1億,產銷率達92%以上規模工業企業,產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獎勵1萬元;在直轄市、省會城市新建專賣店、直銷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店給予5萬元補助;在淘寶、阿里巴巴等公共網絡平臺開設網店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戶補助2000元;對通過電子商務平臺交易500萬元以上和在本市創建公共網絡銷售服務平臺并銷售地產工業品企業,分別給予2萬元獎勵。該舉措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產品質量覆蓋面和品牌美譽度。
“擠水分 要干貨”
據悉,為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提升質量安全責任總體水平。2015年5月,由副市長曹博慧任主任,市政府秘書長、質監局長任副主任,市委組織部、宣傳部、財政局、發改委等33個部門為成員的市質量強市工作推進委員會(商質委)成立。全面負責該市質量管理、品牌戰略、質量考核、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省政府質量工作政策和旅游服務標準化工作的貫徹落實,并研究部署年度質量發展綱要行動計劃,協調推進全市質量發展工作。
王旭光表示,“擠水分,要干貨”,彰顯責任與擔當,是“商質委”工作新特點。為全面調動質量發展積極因素,確保質量工作有序開展,該市出臺激勵政策,創新監管方式,加大投資力度,建立聯動機制,夯實責任考核,嚴格企業主體責任,合力推動品牌戰略與特色產業發展。

“據統計,2014至今年7月,該市向質監、工商、食藥、農業、旅游等質監管理部門,下撥資金1718.45萬元,相繼出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若干措施》、《質量興市工作方案》、《食品安全舉報獎勵辦法》、《加快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意見》、《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關于認真做好2015年中藥產業發展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更以《商洛市特色產品認定管理辦法》和《商洛市質量工作考核辦法》規范性文件,從政策上給予保障與激勵,有效提升了各個環節抓質量、促發展的積極性。”王旭光說。
據原市質監局質量科科長龍衛祥介紹,各職能部門針對商洛初級產品多,深加工、新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少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實際,從“單純監管”向“監督和服務并舉”理念轉變,把提高企業質量安全與自我管理水平,作為新常態管理服務最終目的。通過扶優扶強,指導企業開展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制定與修訂,推動優勢骨干企業爭創省市名牌,提升核心競爭力,走品牌發展之路。
開展食品、藥品、工程質量、農產品質量等各類專項整治,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違法行為。督促企業完善各項質量管理制度,切實增強企業自律意識,已是質監部門工作新常態。“對產品質量抽查和日常監管發現問題企業,及時約談負責人,幫助企業整改,大力營造‘政府推動、輿論帶動、企業主動、社會聯動’氛圍和環境,已成質監部門服務新業態。”龍衛祥說。
據悉,為加快實現質量強市目標,該市將質量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細化考核指標,嚴格落實質量責任,推動各縣區和商丹工業園深入、持久、有效開展工作,不斷提升區域質量整體水平。

陜西香菊藥業集團質量總監朱旭松說,該公司于1998年6月改制組建,由268名員工出資認股,注冊資本1066萬元。以質量為綱,實施品牌戰略,嚴格源頭藥材質量控制和生產過程質量監管,實行動態考核和售后藥品質量跟蹤與質量投訴程序,及時解答疑難問題,片劑、丸劑、膠囊劑、顆粒劑等七大劑型五十四個品種,均通過國家GMP認證,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該公司先后榮獲陜西省優秀企業、省高新技術企業、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先進單位、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等多項殊榮。
原市質監局黨工委副書記王喜紅說,質量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對此,“市質委”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積極構筑“橫向聯動、縱向指導、協作運行”聯動機制,督促落實質量責任,并與公、檢、法等部門建立聯合執法協作機制,在信息共享、質量管理、品牌培育、打假治劣、農業示范區建設、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等領域,極大提高了質量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抓品牌 提效益
“品牌”已是當今熱點詞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說明我國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質量”、“中國品牌”邁進。在新一輪經濟發展大潮中,品牌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將不容忽視。
12月17日,在陜西君威農貿集團會議室,各類獎牌、證書將兩側墻壁裝扮得“金碧輝煌”,有省政府授予的《陜西省名牌產品》;省總工會、科技廳、人社廳頒發的《職工科技創新成果優秀推廣應用項目》;省總、人社廳、企聯頒發的《和諧企業》;省林業廳、工商局分別頒發的《龍頭企業》、《陜西省“四皓”著名商標》及商洛市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的《循環型示范企業證書》等獎項。一塊塊獎牌證書彰顯了企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與新常態下扶貧濟困、樂善好施、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突出貢獻。

董事長胡勇告訴記者,公司創建于2010年,注冊資金3000萬元,占地70000平方米,現有員工280余人。立足“中國核桃之都”、“板栗之鄉”,集“種植、收儲、加工、營銷、冷鏈、物流、進出口貿易”為一體,實行“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運作模式,是企業發展天然優勢產業最大亮點。現已在商州組建板栗林權流轉基地12萬畝,兌現流轉費500余萬元,年收購板栗6000余噸,使46個村民小組,5192人,戶均增收1500元,人均增收387元。企業發展壯大不忘帶動當地群眾致富,這一活了企業、富了農民、旺了市場,惠及桑梓百姓的善舉義行,成為企業又一亮點。
日前,君威被省委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單位評為“依法治企重點單位”、“省和諧勞動關系企業”、“轉型升級示范企業”,“四皓”牌熟制板栗仁被評為“陜西省名牌產品”。年產5000噸板栗等五條生產線取得八個單元生產許可證,并通過質量安全體系認證、食品安全認證、綠色認證和有機認證,享有進出口權。
該公司總經理趙琴說,陜西君威運用電子商務平臺,產品銷售已覆蓋國內33個省市自治區,與國內宏豐貴邦、巨鷹、哈牙等有影響食品企業合作,進行代工、代運,抱團發展,并與東南亞、歐美等多家國外電商構筑合作關系。2015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
目前,“互聯網+”已力促企業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提質增效,打造地方特色產品品牌,帶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使電子商務產業園成為大眾創業基地與創客硅谷。 (胡建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