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養魚”激發“蝴蝶效應”
鎮安縣通過大膽創新,探索金融扶貧的新模式,放水養魚讓利于民,激發了群眾、銀企的積極性,產生了五大效應。
加速了脫貧步伐。全縣通過發放扶貧儲備金擔保擔款,已發展魔芋、烤煙等特色產業98.7萬畝;養殖白山羊、冷水鴨100萬只,林下養雞450萬只,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200元;新增個體經營服裝加工廠、可口可樂代理、衛生紙包裝及經營、農家樂等21戶,新增勞務崗位600個,人均年增收9000至15000萬元;新增烤煙、茶葉、魔芋、蠶桑等經濟合作組織52個,會員4000多人,其中貧困戶會員2450人,年戶增收1萬元。
減輕了利息負擔。承擔銀行在實行精準扶貧儲備金貸款中,對現行年利率12.96%下調優惠到9.15%,政府在優惠利率的基礎上再給予50%的利息補貼。按照1萬元計算,正常付息應是1296.0元,實施扶貧基金擔保貸款以后銀行收取利息是915.0元,銀行讓息381元,政府再次補貼利息457.5元,按扶貧基金擔保貸款1萬元貧困戶計算,該戶應少付利息為838.5元。
改善了信用環境。按照守信原則,原來不能貸款的實施扶貧基金擔保貸款后,從根本上解決群眾不愿貸、銀行不敢貸的難題。承擔銀行農商行大力推行“金融服務進萬家”活動,農戶守信度不斷上升,金融與農戶之間的關系不斷融洽,有效地推進了農村信用環境建設。
激發了創業熱情。精準扶貧扶貧擔?;鹳J款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政府搭臺,銀行唱戲,農戶受益”,通過貸款扶持農民把工廠辦在家門口,更多地吸收當地不能外出的貧困戶就近務工,加速貧困戶脫貧步伐。永樂鎮王林通過自籌、信貸支持等多方籌資150萬元,在云蓋寺鎮中小企業孵化園創辦了恒泰電子陶瓷有限公司,解決了45名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年增收3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