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周銀祥 韓龍軍)頂著驕陽,沿著彎曲的水泥路,筆者最近來到商南縣過風樓鎮白玉溝村養蜂能人劉傳富的家中。劉傳富今年已73歲,但身體硬朗,他家今年養了74箱蜂蜜,估計收入至少在5萬元以上。這是商南縣因戶施策開展產業脫貧的一個縮影。
圍繞脫貧攻堅,商南縣2017年先后出臺了《進一步加快特色產業發展的決定》《進一步扶持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十個重點特色農業園區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快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決定》《關于進一步加快狝猴桃產業發展的決定》等五個產業發展扶持政策文件,對茶葉、食用菌、狝猴桃等農業脫貧主導產業從基地建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帶動創業就業等方面進行資金扶持,全方位支持產業發展。
在系列產業扶持政策的帶動下,商南縣按照“圍繞產業抓基地,抓好基地帶產業”發展理念,推行“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產業脫貧模式,縣直農口部門領導班子和10個鎮辦黨政主要領導在全縣范圍內牽頭包抓33個產業基地,產業基地中既有茶葉、食用菌、狝猴桃三大主導產業,還包含畜禽養殖、魚類、中藥材、核桃、板栗等特色產業。在“借還”產業發展模式和產業基地建設共同推動下,商南縣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上半年共完成生豬養殖75.5萬頭,散養土雞31萬只,蜜蜂養殖2000箱,魚類43萬尾,種植袋料香菇7300萬袋,新建核桃示范園1萬畝,發展板栗基地3500畝、中藥材4.2萬畝,新建良種茶葉示范園1萬畝,帶動3073戶貧困戶11115人發展產業,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商南縣還會議確定向市編委會報告,把商南縣產業脫貧辦公室納入副科級規格正式編制,充實脫貧攻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