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凌晨,一場突如其來的災害,使得山陽的一個小鎮——中村鎮,成為了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重重危險中,我省氣象系統全力同行、上下一心,為救援工作提供了高效、有序的氣象應急保障服務。
12日凌晨5點左右,商洛氣象局局長王衛民手機清脆的鈴聲響起,“山陽縣中村鎮碾家溝陜西五洲礦業公司生活區突發一起山體滑坡。初步核查,15間職工宿舍、3間民房被掩埋,40人左右失蹤。”得知這個消息,王衛民腦子“嗡”的一下,睡意全無,隨便拉了件衣服就往氣象局趕去。
上午6時30分,商洛市氣象局緊急召開天氣會商大會。“此次山體滑坡事故救災氣象服務工作各部門要高度警惕起來。農氣中心指導山陽縣局做好災情初報和續報工作;山陽縣氣象局組織領導和后勤保障,積極做好應急氣象服務和相關應對工作。”王衛民表情凝重,一字一句地說。
救援刻不容緩,商洛市氣象局的全體“斗士”立即行動,成立了山陽中村滑坡事故氣象應急服務領導小組和技術服務小組,啟動了重大突發事件氣象保障服務Ⅱ級應急響應。商洛市氣象局在第一時間向商洛市委、市政府報送了山陽中村前期降雨情況及近期天氣趨勢預測《重要氣象信息》決策材料,并抽調市氣象臺、技術保障中心、農氣中心、氣象服務中心人員指導山陽縣局開展服務。
氣象服務的開展離不開信息通道的暢通,不斷傳輸的寶貴數據,為一線救援提供了重要的天氣保障。由于山陽縣中村鎮區域站所在地在五洲礦業(現在是救援指揮部)的隔壁,事故發生后,該地區突然涌入大量人員,造成通信網絡堵塞,影響了區域站數據的正常傳輸。11時,市氣象局技保專家赴中村鎮對區域站進行維修,雖經多次排查搶修卻并沒有解除故障。隨即,市局緊急運輸一套便攜式六要素自動站支援,同時又安排布設一套雨量桶進行人工觀測,并留下兩名技術保障人員臨時支援。
15時30分,在多方安排下,商洛市局、山陽縣局組成的事故現場氣象服務專家團隊終于進入了救援現場。王衛民向商洛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救援總指揮長高建匯報了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的氣象保障服務工作及近期天氣形勢,并征求現場服務需求。“氣象部門及時、迅速和周到的服務對這次救援起到了關鍵作用。”高建聽取匯報后對氣象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根據現場指揮部要求,山陽縣氣象局提供了三年來1—8月山陽中村降水量數據。市局組織技術人員迅速對中村附近區域站7—8月降水量進行了統計,并與歷史同期資料進行了對比。省氣象局派出的應急保障車(移動氣象臺)也已全面就位,隨時可開進救援現場展開現場應急氣象服務。
13日上午8時30分,省氣象局召開山陽滑坡事件應急保障領導小組會議,成立了“陜西山陽8·12特大滑坡”應急氣象保障服務領導小組,組長由省局副局長黨志成擔任。“加強對商洛進行預報指導,加強短臨監測預報,視情況隨時制作提供短臨預報預警。商洛市氣象臺嚴密監視現場天氣變化,為救援現場提供短臨加密精細天氣預報預警。”黨志成說道。
截至發稿時,一場關乎生命與道義的救援仍在繼續。(郭軍 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