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2日零時30分,這是一個讓人撕心裂肺的時刻。
65個鮮活的生命,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山體滑坡中轟然倒下,永遠離開了自己的親人和朋友。
為了生命的尊嚴,也就在那個夜晚,在大秦嶺深處的山陽縣,展開了一場與生命賽跑的大營救。
上篇:大災難——
65個生命的揪心之痛
8月11日晚上,在山陽縣中村鎮碾家溝五洲礦業公司負責給工人做飯的章淑芳,并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大事要發生。唯一不同的就是當天晚上下工后,她的丈夫張業宏,沒有和其他工友一樣回到山下的宿舍居住,而是住到了她所在工地的工棚里。
這個工地位于半山坡。
這一無意中的舉動,讓她的丈夫躲過了一劫。幾個小時后,五洲礦業公司生活區發生特大山體滑坡,山下生活區開闊的空地頃刻之間被超過150萬立方米的泥土和石塊埋沒了。此后又連續發生兩次滑坡,堆積量達到168萬立方米。
一位生活區外的工人在聽到值班安全員的喊叫聲后,開著院子里的皮卡車沖了出來,但身后像火車一樣快速推過來的土方瞬間將皮卡車沖翻,他從變形的車窗里爬了出來,成為僥幸逃生的獲救者之一。
這是8月12日凌晨零時30分的山陽山區,大部分人已經進入了夢鄉,垮塌引起的巨大聲響,讓2里之外的村民們迅速在睡夢中醒了過來。很快,五洲礦業公司生活區發生特大山體滑坡的消息傳了出去。
陜西山陽發生特大山體滑坡災害,五洲礦業公司職工宿舍15間、民房3間被土石方掩埋,14人經過救援人員現場搜尋獲救,還有65人失蹤,災情之重、傷亡之多、損失之大,在全省同類災害中都很少見。
災害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張高麗副總理,國務委員楊晶、郭聲琨、王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省全力做好救援工作,防止次生災害發生,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
獲知災情后,正在寶雞調研的省委書記趙正永兩次作出批示,強調要認真落實好總書記、總理重要指示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搶險救援工作,并要求前方指揮搜救的有關部門,全力組織搜救,千方百計減少人員傷亡,對遇難人員做好善后工作。
正在銅川調研的省長婁勤儉立即趕赴現場指揮,并召開救援工作專題會,強調要科學制定救援方案,不惜一切代價搜救受災人員,同時全面開展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努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正在渭南參加會議的副省長莊長興得到消息連夜驅車抵達現場督查指導搶險工作。
災情就是命令。
65個失蹤人員的生命安全,牽動著上上下下許多人的心。
8月12日凌晨1時47分,商洛市公安消防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災情信息后,立即調派山陽、商州、洛南3個消防大隊、7輛消防車、60名消防官兵,攜帶雷達生命探測儀、音視頻生命探測儀、偵檢、破拆、救生等救援裝備火速奔赴現場救援,支隊全勤指揮部隨警出動。
2時30分,山陽縣公安局和交警隊值班領導火速帶領民警到達中村鎮,在通往滑坡災情現場的道路上進行戒嚴保障救災車輛通行,同時開展現場維穩工作。
3時19分,山陽縣消防大隊大隊長邢華錕帶領21名官兵第一時間到達災害現場,立即組織開展救援工作。
半架山體滑坡,土方堆積量巨大,周圍地質情況不明,局部小氣候變化無常,很有可能發生二次滑坡。
這就是前期救援力量到達后,迅速反饋回來的情況。
針對災害狀況,滑坡災害所在地商洛市立即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I級應急響應和自然災害救助II級應急響應,研究制定了應急救援工作方案,迅速成立了市縣聯合應急搶險指揮部,設立了綜合協調、現場搜救、交通管制、善后安置、次災防治、社會維穩、醫療救護、后勤保障等10個工作組,由商洛市委書記胡潤澤任第一總指揮、商洛市長陳俊任總指揮,常務副市長高健任現場總指揮,動員全市力量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按照省委書記趙正永和省長婁勤儉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在山陽縣成立了省應急救援指揮部,由副省長莊長興擔任總指揮,省軍區副司令員戚智學、省武警總隊司令員王春新擔任救援部隊總協調。
一場圍繞65個未知生命的大救援,第一時間在山陽縣緊張而有序地拉開了。
根據現場災情需要,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最優最強的救生力量開始向山陽縣集結。
凌晨5時,商洛消防支隊指揮中心向總隊指揮中心報告災情,省公安消防總隊啟動應急救援4級響應,總隊長王增華、政治委員張飛軍立即安排部署搶險救援工作,命令商洛消防支隊調集搶險救援力量全力開展救援,命令西安消防支隊重型搜救隊和搜救犬中隊隨時準備增援,咸陽、渭南、銅川消防輕型搜救隊集結待命。
5時40分,具有豐富地質勘探和監測經驗的武警黃金第五支隊,接到省國土廳地環處災情指令,支隊長付國鋒帶隊,出動第一梯隊30名戰士,30余套救援裝備,13臺救援車輛趕赴現場。
上午10時許,陜西省消防總隊副總隊長趙逢讓帶領總隊全勤指揮部和西安消防支隊重型搜救隊、搜救犬中隊、戰勤保障大隊共12輛消防車、90名官兵,攜帶搜救犬和雷達、音頻生命探測儀等裝備趕到了災害現場,組織指揮現場150余名消防官兵開展救援工作。
14時30分許,駐扎在西安的武警交通第五支隊接到省應急辦指令后,立即派遣由支隊副參謀長凌建紅率領的4人小分隊趕赴現場,勘察滑坡地帶地貌災情,研判救援力量。武警交通第五支隊,是一支專門的國家應急救援部隊,特別擅長地震、塌方、泥石流的災害救援。這支部隊曾參與了汶川地震、尼泊爾地震和云南魯甸地震等多次災害救援,具有豐富的救援經驗。當天晚上武警交通五支隊出動挖掘機、推土機等大型救援車輛8臺,隨后又派出18臺車輛連夜趕赴救災現場,于13日凌晨抵達現場投入救援。
與此同時,由國務院專家組組成的地質監測專家、省國土廳以及國家測量隊第一大隊的專家也同時抵達滑坡現場,指導制定搶險救援方案,實地排查隱患,對滑坡點進行監測,確保做到科學、高效、安全救援。
“生命至上,搜救第一”,這是搶險救援指揮部確定的救援總原則,抓住黃金72小時,不惜一切力量,救援失蹤人員是救援的頭等大事。“我們雖然與失蹤工人們無親無故、素不相識,但責任和道義要求我們必須盡最大可能、用一切力量去把他們營救出來。”現場的救援指揮人員說。
在這次失蹤的人員中,有五洲公司職工28人、家屬4人,浙江工隊15人、家屬9人,中天工隊6人,碾溝村村民3人。由于礦上勞動量大,對年齡要求也比較高,大部分被埋人員正值壯年,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梁柱,動用所有力量去救援既是職責和道義所在,也是要給他們最后一份尊嚴。
由于失蹤者大多都是商洛本地人,到12日下午,家屬們陸陸續續地趕到了現場。下午16時許,應趕到山陽的失蹤者家屬要求,救援指揮部分三批組織部分家屬來到滑坡現場。盡管家屬情緒激動,有的甚至當場失聲痛哭,但看到在如此危險和艱難的條件下,救援仍在大雨中緊張有序地進行著,許多家屬都表示很感動,整個接待過程中沒有發生過激事件和行為。“事情發生了,家屬要到現場看一看,于情于理都說得過去,我們不掩飾不阻擋,并且安排車輛分批組織上山,每批家屬都安排醫護人員陪同,防止發生意外。事實上,這樣的公開讓家屬看到了我們的工作,看到了現場的情況,一定程度上還有利于疏導和化解他們的情緒。”作為現場指揮的高健說。
8月13日下午17時許,在營救進行的緊張時刻,國務院工作組組長、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副部長汪民帶著中央領導的關切和問候,在省委書記趙正永和省長婁勤儉、副省長莊長興的陪同下,來到事故現場視察搜救情況,慰問參與搜救的部隊和武警官兵。在現場,當看到各種有生力量投入救援的場景,姜大明部長和趙正永書記也深受感動,他們叮囑大家只要有一點希望就不能放棄,科學有序組織好救援工作,同時也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天色將晚,山谷里的雨又一次下了起來。
由武警戰士駕駛的10多臺挖掘機仍然在滑坡的土方上作業,由一個個“橄欖綠”和“消防紅”組成的搶險救援大軍冒著巨石滑落的危險,冒著二次滑坡的危險,繼續在現場展開搜救。此刻,他們的心正在為深埋在滑坡體下的65個生命而揪心,而疼痛,從而更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