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定好一個必要監測點,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戰士郭金梟讓胡蜂蟄了,雒海中暑了,在荊棘叢里穿梭,戰士們個個都被劃傷。在他們的密切監測下,及時發現了一座山體位移長達9厘米,隨時有發生垮塌的危險。為指揮部科學、安全、有序安排搶險救災提供了準確的參考。
隨著救援的進一步展開,監測隱患山體、為搜救人員護航工作擔子更重。其他人員夜晚期間全部撤離,但監測隊員必須冒著危險,24小時堅守在災害現場。據不完全統計,承擔地質監測的224名專業測繪人員,多次深入滑坡現場調查取證,深入采礦平硐,了解井下平硐和采礦場變形情況,收集研究滑坡區域各類技術資料。對滑坡體周邊7.68平方公里區域次生災害隱患進行了多輪次的排查,動用全國最先進的地裂縫檢測儀1臺,出動20多架次無人機,地裂監測儀20多臺套,組織57名專業技術人員,對周邊3個山體和滑坡體進行次生災害隱患排查,對搜救現場進行適時監測,做到每天航拍航測,每天出具航拍圖紙,每天研判分析,每天報告山體變化情況,共發現地質災害隱患24個,搬遷撤離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35戶。加班完成了調查報告的編制工作。“在最緊張繁忙的前兩天,技術人員連續奮戰近50小時。”地測專家肖學年說,“大災面前,不能不為。”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時刻,各路技術專家精誠團結、通力合作,用毫無保留的付出,科學嚴謹的擔當,守護著救援人員的安全。
為了生命更尊嚴
救護車藍燈閃爍,在狹窄的山路上一路顛簸。隨著“8·12”特大山體滑坡的發生,各項搶險救援工作相繼緊急展開,醫療救護、災區防疫迅急跟進,電力恢復線路照明,電信、移動部門現場開通應急通信車,基站擴容,以最短的時間將搜救信息傳遞出去……
當晚山陽縣醫院、中醫院多輛“120”救護車及時趕到現場,救護警燈照亮了煙家溝,獲救的傷病員被緊急轉往中村鎮衛生院。市衛計局局長寒冰獲得信息后,立即啟動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帶領市、縣醫療專家趕赴事發現場。
清晨六點多,省市18名醫療專家火速馳往中村鎮,一邊開展醫療救護工作,一邊設置了醫療救援衛生應急處置指揮部,組建流病組、消毒組、后勤保障組,設立3個現場醫療救援工作隊、三個救護工作點,確定了市、縣、鎮三級4所定點醫院,夯實工作措施,醫療救治與衛生應急處置工作有序開展。
83歲的老人蘇漢福患有肺心病,受驚嚇后精神恍惚。鎮衛生院對老人進行吸氧、輸液救治,護士朱玲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精心照顧,撫慰老人。商洛市中心醫院業務院長李銀山帶領醫護人員沒日沒夜的照顧傷病員。“直到住進醫院,我才安下心來,覺得一條老命保住了。”71歲的陳喜蓮感激地說。“省上的專家對我們可細心了,每天都要仔細詢問,還給我們做心理安慰。”緊急逃生時腳部受傷的章淑芳已無大礙。8月1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接到指令,精神心理專家馬現倉院長帶領團隊趕赴中村,對情緒激動的遇難者家屬一一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危機干預,幫助他們從恐懼中走出來。在省市縣鎮四級醫護人員的細心照顧下,56位傷病員先后出院。
8月16日下午3點多,滑坡災害現場第一具遇難者遺體找到后,意味著醫療衛生部門的又一場看不見的戰斗打響了。在市衛計局的安排下,市縣疾控人員組成三個應急隊,衛生防疫部門每天出動消毒人員18人、車輛4臺,出動應急車2臺、消毒車2臺,對現場指揮部、工作區、生活區、挖掘現場及整個河道等重點區域進行消毒消殺,累計消毒面積達1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