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推動產業振興,則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
近年來,郵儲銀行商洛市分行提高站位,靠前發力、主動作為,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立足商洛農業生態資源稟賦,聚焦“一縣一業”“一村一品”,深入挖掘各縣區“土特產”資源,創新金融產品、搭建服務平臺、深化科技賦能,支持農業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為鄉村產業發展施足“底肥”,厚植發展“沃土”。
量身定制“產業貸”,破解融資難題
“郵儲銀行的‘香菇貸’真是及時雨!”山陽縣香菇種植大戶張志飛感慨道。2024年,他計劃擴建香菇大棚卻苦于資金短缺,郵儲銀行山陽縣支行主動上門,為其發放200萬元“香菇貸”,助力其年產值翻番。如今,他的香菇遠銷全國,帶動周邊100余戶農戶就業。針對商洛“菌、果、藥、畜、茶”等特色產業,郵儲銀行推出“一產業一產品”模式。例如,柞水縣榮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郵儲銀行信貸支持,建設食用菌產業化大棚40個、8000平米,菌包年加工能力提升至400萬袋,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穩定增收。
政銀協同“搭平臺”,打通產業鏈堵點
在“中國核桃之鄉”洛南縣,郵儲銀行聯合洛南縣政府、縣林業局創新打造“信用村+聯合社+經營戶(農戶)”發展新模式,有效解決企業(農戶)無抵押、無擔保以及融資難、融資貴難題。通過評估建立生態產業名單庫,實現審查審批同步、線上線下結合,縮短辦理時限,有力支持秦源核桃產業聯合社等合作社50余家,帶動千余人在家門口就業,累計向合作社投放“核桃貸”2.1億元。同時,聯合郵政企業打造“種植-加工-銷售-物流”全鏈條服務,惠及農戶8萬余戶,形成“金融+產業+農戶”的良性循環。
科技賦能“加速度”,服務質效雙提升
數字化轉型是郵儲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該行通過“三農”金融數字化平臺賦能業務發展,實現貸款線上申請審批占比86%,最快實現了當天申請、當天放款。例如,陜西省丹鳳縣東鳳酒莊公司申請“氣候價值貸”236萬元,從申請到放款僅用6個小時。此外,該行建成信用村560余個,依托“郵樂購站點+信用村”采集農戶信息,信用戶貸款累計發放88億元,有效破解農村“擔保難”問題。
生態價值“再轉化”,綠色金融添活力
2024年商洛成為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后,該行積極參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以金融服務加快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步伐,推動綠水青山“高顏值”向金山銀山“高價值”轉化,創新推出“氣候價值貸”金融產品,將氣候指標納入信用評價體系,支持農業綠色轉型。截至2025年2月,該行綠色貸款余額突破7億元,涉農貸款余額達45億元,為“22℃商洛·中國康養之都”建設注入金融動力。
從“深閨山珍”到“富民產業”,郵儲銀行商洛市分行以金融之筆繪就鄉村全面振興新圖景。未來,該行將進一步貫徹落實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堅守服務“三農”發展定位,深化產品創新、強化科技支撐、拓展生態價值轉化路徑,讓“土特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