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畢波波
景村鎮八一村芽苗菜種植基地
四皓街道白川社區“豆腐一條街”
3月的洛南,春風吹綠了洛河兩岸。放眼望去,一項項幫扶政策守牢底線任務,一個個鄉村產業蓬勃發展,一處處和美鄉村建設如火如荼……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正在洛南大地上徐徐展開。
守牢底線謀發展
一戶民宅,兩個院落;一半生活,一半經營。在洛源鎮桃坪村,按照一樓住村民、二樓住旅客的“一宅兩院”民宿模式,對村民空閑房屋進行改造,農房變客房、農民變管家,盤活了農村空閑住宅資源,也增加了群眾收入。
多年之前,地處草鏈嶺腳下的桃坪村的村民或許難以想象,今日之桃坪,柏油路蜿蜒盤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莊成了景區,游客絡繹不絕。
“桃坪好風景,出門就是河,不是石頭絆了腳,就是茅草割破頸”,這是昔日桃坪村的真實寫照。
不過,曾經鬧心的鄉村環境如今已變成好山好水,脫貧后的桃坪村里,處處是笑臉。
“以前哪能想到現在的生活這么好,我是桃坪村發展變化的受益者。”桃坪村“廚娘民宿”負責人吳錕告訴筆者,如今,他家的民宿一到節假日基本滿房,很多客人都是回頭客,而且去年的收入比前年多了很多,生活越來越有盼頭了,“廚娘民宿”已經成為桃坪村民宿的一張亮麗名片。
2020年,桃坪村實現貧困村出列,所有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如今,桃坪村充分利用海拔較高、夏季平均氣溫約20℃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民宿經營以及道地中藥材、高山洋芋種植等特色產業,拓寬了村民的收入渠道,去年旅游接待量超3萬人次、綜合收入突破50萬元。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闊步邁上鄉村振興道路,桃坪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18年的不足5萬元增加到去年的20多萬元。
桃坪村的美麗蝶變,是洛南鄉村翻天覆地變化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洛南縣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堅持全面推進網格監測、數據比對、動態管理、精準幫扶和風險防范“五個常態化”,落實兜底式幫扶和開發式幫扶相結合,近八成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穩定消除,“三保障”及飲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續鞏固提升。
為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洛南突出產業就業幫扶,注重“志智”雙扶,做好做活“土特產”文章,縱深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推動各類幫扶資源向重點幫扶村聚合。全縣244個村級集體經濟收益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把3.8萬戶農戶牢牢鑲嵌在產業鏈上。2024年7月,洛南縣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23年鞏固銜接工作考核評估優秀縣區”。
壯大產業促增收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洛南縣著力壯大農業全產業鏈,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農業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增加,有效激發鄉村振興的新動能。
位于344國道沿線的景村鎮,交通便捷,產業興旺。3月17日,走進景村鎮八一村芽苗菜種植基地,立體種植的鋼架上擺滿苗盤,一盤盤翠嫩細長的沾滿水珠,生機勃勃,即將上市。
據了解,目前芽苗菜種植基地已有豌豆、黑豆、蘿卜、香椿、花生等7個芽苗菜品種,主要銷往酒店、超市和品牌火鍋店,產品供不應求,每天生產銷售產品1000多公斤,月產值50多萬元。
“我們準備擴大生產規模,開發新的芽苗菜產品,把周邊群眾帶動起來代培富氧有機芽苗菜,并上門進行技術指導,達標后基地進行訂單回購,以此帶動更多群眾一起增收致富。”芽苗菜種植基地負責人董鵬飛說。
同時,洛南縣錨定“多種糧、種好糧”目標,高質量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堅持提單產、穩面積、減損耗,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動糧食生產能力顯著躍升、糧食生產條件顯著提升、糧食產業效益顯著攀升。依托陜西德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著力發展脫水蔬菜、醬腌菜、凍干菜等初加工蔬菜,推動蔬菜儲藏、保鮮、烘干、分類分級包裝和運輸等初加工產業建設,延伸蔬菜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立足資源稟賦,洛源豆腐干、景村黑花生、古城橡子涼粉等充滿地域特色、鄉土氣息的農產品滋潤億萬“舌尖”。核桃、羊肚菌、中藥材種植以及鼯鼠養殖等,一個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持續推進。
此外,洛南還加快培育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制定出臺《“洛味緣”農特產品扶持措施》,對篩選出的具有洛南地域特色的20種農特產品進行規范包裝推介,賦予農產品特色文化內涵,挖掘土特產的多重價值,充分展示特色產品和品牌形象。
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近年來,洛南各地持之以恒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把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2024年,洛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80元,同比增長7.4%。
挖潛賦能啟新篇
走進四皓街道白川社區,一個極具山野風情的新農村在眼前鋪展開來:一排排整齊劃一、寬敞潔凈的新農房讓人眼前一亮,房前清澈的小河潺潺流過,屋后綠樹環繞綿延遠去。
白川社區位于洛南縣城西2.5公里處,緊鄰洛洪路、242國道過境路,距高速公路入口僅1公里,屬典型的城鄉接合部。去年以來,通過宜居農房改造、民宿集群建設,白川社區加快城鄉融合步伐,打造農旅融合發展示范村,努力走出一條生態美、百姓富的新路子。
同時,白川社區還深度挖掘鄉村特色,積極盤活閑置農房,打造“豆腐一條街”,并策劃開展“農家樂+休閑康養+親子游戲+果蔬采摘”活動,深受游客歡迎。此外,白川社區還與正在發展的小渠川、白川至藥王一帶溝域經濟以及營房—連河旅游線路串珠成鏈、連線成片,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農村是廣大農民群眾的家園。把農村建設得美好,農民群眾才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來,洛南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2012年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基礎上迭代升級,于去年啟動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加快建設彰顯洛南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完成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26個。計劃到2027年,打造市級以上示范點56個,以點帶面推動全縣鄉村實現由表及里、內外兼修的全面提升。
洛南縣積極推行“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多種經營”模式,通過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新業態發展模式,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結合干凈洛南創建、兩改兩轉三促進、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四大流域整治提升”等專項行動的開展,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人民群眾居住環境、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統籌推進農村道路、供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生活“便利度”提升群眾“滿意度”。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3%,5G和快遞服務網點在行政村實現基本全覆蓋。高質量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點上有特色、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在洛南的廣袤田野上,一個個村莊的華麗蝶變還在持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