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畢波波
縣環衛隊在第五小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4月10日,三要鎮永坪村黨支部書記韓軍凱(右一)在“院落會”上傾聽群眾心聲,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多虧了街道辦工作人員來我們腰莊村開展宅基地集中聯審,讓我們少跑很多路。”4月14日,在洛南縣城關街道腰莊村便民服務大廳內,準備今年建房的村民唐福糧對街道辦的這一便民利民做法大加贊賞。
開春后,轄區動工建房的群眾較往年有所增加,城關街道結合“到群眾中去”實踐活動的開展,組建了由住建、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水務、林業等辦屬業務干部組成的宅基地集中聯審工作組,定期到各村(社區)開展集中聯審,先后為137戶群眾辦理了宅基地業務,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務。
今年以來,洛南縣不斷聚焦群眾實際需求,通過激活社會治理效能提升民生溫度,一件件民生微實事,如一股股暖流溫暖著萬千百姓。
“到群眾中去”促基層善治
4月10日,在靈口鎮程灣村,一場義診活動正在舉行。
“叔,您要及時測量血壓,一定按時吃降壓藥!”“姨,你最近睡眠情況還好嗎?”靈口鎮衛生院院長張宇穿梭在人群中,熱心地詢問大家近期的生活狀況。
老年人體檢、簽約服務、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慢病隨訪……每天在靈口鎮的村(社區)都能看到張宇和醫院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
“我們按照地理位置相近的原則將全鎮18個村(社區)劃分為4個片區,每個片區有4至5個村(社區),配備4至5名醫護人員,在隨訪時最大限度地摸排、問需、服務。”張宇說,“我們還長期與西安仲德骨科醫院、商洛市中心醫院等省市縣醫療單位合作,定期開展義診活動,切實將‘到群眾中去’實踐活動與業務工作相融合,匯聚各方資源和力量,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作為洛南縣新建的最大的居民社區,四皓街道陽光庭院社區針對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及時成立“店小二心理咨詢工作室”,由專業人士擔任輔導老師,創新開展陪伴式心理輔導。2024年至今,共開展個體心理輔導20多人,為周邊的洛南二中、洛南三中開展團體輔導6次,受眾學生400多人。
老年人的就醫養老、孩子的撫養教育,是家事也是國事。
4月7日18時30分,20多名不同年級的孩子聚集在一間教室,正在跟隨陜西金翼服裝有限公司洛南分公司負責人董學民練習書法。透過窗子,職工刁艷朝里張望,欣慰地點了點頭。
2023年9月,為解決職工子女放學后無人看管這一問題,陜西金翼服裝有限公司洛南分公司積極響應職工訴求,成立“四點半”課堂,孩子放學后,就可以來到廠區由專人看管,除了輔導孩子們的作業,還教孩子們練習書法、學習舞蹈等,刁艷的女兒王可林就是受益的眾多孩子之一。“孩子每天放學后來這里完成作業,拓展課外興趣,老師都是由公司有特長的職工輪流擔任,完全免費,我們也能夠安心上班。”刁艷說。
如今,這里每天都充滿了孩子和職工們的歡笑聲。
據董學民介紹,學校開展延時服務后,他們廠依然堅持“四點半”課堂,目前已累計服務廠區青少年兒童500多人次,直接受益家庭200多戶,還開展了20多場次的兒童主題活動,在解決孩子們課后管理問題的同時,也消除了職工的后顧之憂,真正實現職工掙錢顧家“兩不誤”。
“院落會”嘮出真民意
一張小板凳,幾杯熱茶,村民或者社區居民圍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語,從家長里短聊到村和社區建設,氛圍其樂融融。這樣的場景已成為洛南縣基層社會治理的新常態。
4月9日,三要鎮永坪村黨支部書記韓軍凱在回訪時看到埝后組群眾何俊武的變化,很為他高興。
平日里,54歲的何俊武以種田為生,兩個兒子尚未成家,且還要照看兩個五保戶哥哥,家庭負擔很重。可屋漏偏逢連陰雨,去年,何俊武突然得了心梗,家里瞬間失去了主心骨,一時間,這個家庭風雨飄搖。
了解情況后,永坪村立即召開“院落會”,積極為何俊武申請了大病救助,村“兩委”成員定期上門為何俊武的兩個哥哥打掃衛生、收拾庭院,還通過各種途徑為何俊武的兩個兒子提供就業信息。
“我的病情在逐步好轉,生活也慢慢有了希望,感謝你們對我家的關心和幫助!”何俊武緊緊握著韓軍凱的手說。
“我年紀大了,不會在手機上繳納醫保,多虧網格員上門幫忙!”永坪村67歲的姜先鋒感慨道。針對老年人“數字鴻溝”難題,洛南縣推行“網格+代辦”服務,網格員化身“跑腿小哥”,代辦社保繳費、合療代繳等事項。2024年,累計代辦幫辦超1.4萬件,服務群眾2.1萬多人次。
“現在我們村每周在公告欄‘曬’出問題解決進度,并邀請村民代表進行評議,讓群眾看見變化,形成‘群眾監督+動態整改’的閉環機制,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韓軍凱說。村民調侃說:“現在提建議就像點外賣,可以實時查看‘配送進度’!”
“從前開會總在辦公室,如今村干部直接將會場搬到群眾院內,大伙兒敞開了聊,就像鄰居串門!”永坪村村民董根壽對“院落會”連連稱贊。洛南縣通過“院落會”“有事你找我”聯系群眾直通車制度等形式,不斷深化“到群眾中去”實踐活動的內涵,組織村“兩委”成員、黨員代表、駐村工作隊隊員與群眾圍坐一起,圍繞低保評定、環境衛生整治、居民醫保收繳等民生熱點,面對面嘮需求、想點子,讓解決方案“沾泥土、帶露珠”。截至目前,三要鎮召開大小“院落會”290場,收集意見建議64條,幫助群眾解決問題183個,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6起。
垃圾分類“享”美好生活
4月7日,洛南縣首個標準化生活垃圾分類暫存點在惠民廣場建成并投用。
筆者在現場看到,這種標準化生活垃圾分類暫存點,設置有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4類投放口,增設防雨頂棚,投放口為推入式,密閉性強,能有效抑制垃圾異味外溢。
“來到廣場,遠遠望去,垃圾房干凈漂亮,很顯眼,老遠就能看見,城市的‘顏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是大家對新投用的垃圾分類亭的認可。
走進惠民廣場西側的華陽新城小區,一場生活垃圾分類體驗日活動正在進行。
“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干濕要分開……”垃圾分類志愿者零距離給居民講解生活垃圾如何分、怎么投、去哪里,提高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志愿者邊說邊進行投放演示:“大家在家里可以備好兩桶一袋,就是廚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以及可回收物收集袋,有害垃圾單獨投放,這樣一來,我們就能更清晰地分辨和投放各類垃圾,如食品殘渣、果皮、菜葉是廚余垃圾,飲料瓶是可回收物,要分門別類投放……”社區居民張俊榮說:“這次活動搞得特別好,我們不僅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還領到了小禮品。垃圾分類是對社會有利的事,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讓洛南的環境衛生越來越好。”
“今天我學到了垃圾分類正確的投放方法,有害垃圾需要經過特殊處理才能減少污染,可回收垃圾可以變廢為寶重復利用,爺爺奶奶可能不太懂垃圾分類,我們回家后一定向長輩宣傳。”柳林小學學生李澤軒開心地說。
要持續開展垃圾分類活動,設施投入必不可少。截至目前,洛南縣城區投放4分類果皮箱300多個,小區、社區安裝4分類垃圾亭60多個,同時,對柳林社區垃圾中轉站進行改造升級,新建東風路等不斷提升垃圾壓縮站的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全縣的垃圾轉運效率和垃圾收運處理能力。
“我們將引導居民積極踐行綠色生活和綠色消費理念,建立健全垃圾分類長效工作機制,以示范小區、示范片區為引領,聯合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以及小區物業等部門,從保潔管養、宣傳督導等縱深推廣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提升居民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和投放準確率,營造‘垃圾分類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助力‘干凈洛南’建設。”洛南縣環衛隊副隊長范洛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