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宋選源 徐 彬
“程支書,我家里水龍頭壞了,請您幫忙換一下。”“程支書,沿線公路粉塵比較大,您能不能對接企業讓他們定時定點安排灑水車和工人清理?”……每天早上,柞水縣下梁鎮勝利村黨支部書記程永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和群眾拉拉家常、聽聽訴求。“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程支書的身影。”這是群眾對他工作最樸實的評價。
“生在村里,長在村里,是這一方水土養育了自己。有幸成為一名村干部,要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盡心盡力做好,容不得玩虛的,否則鄉親們不答應,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這是程永鵬樸素的信仰。
為民排憂解困 擔當群眾貼心人
“基層干部就生活在群眾當中,一舉一動,群眾都看在眼里。要真正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群眾自然信任你!”程永鵬經常這樣告誡班子成員。
“過去的勝利村,干群矛盾多,關系緊張。而現在,村里干啥工作,搞啥活動,都一呼百應。”這是勝利村群眾普遍的認知。改變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日常工作中,程永鵬堅持做到“五常”“五必到”,即:常串困難群眾門,常扣重點人群門,常進空巢老人門,常巡百姓院落門,常開休閑文明門;群眾的紅白喜事必到、家庭困難必到、矛盾糾紛必到、合理訴求必到、突發事件必到。
67歲的祝能友是一位孤寡老人,前些年,生活的壓力讓他逐漸沒了積極生活的勁頭,整天在外游蕩混日子,房子年久失修也懶得管。程永鵬經常去他家,和他交談,激勵他鼓起生活的勇氣,幫助他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申請五保戶待遇、進行危房改造……在程永鵬的感召下,祝能友面對生活逐漸積極起來,還成了村里最熱心的義務宣傳員。
在程永鵬的帶領下,勝利村由過去的“上訪村”“難纏村”變成了平安建設示范村。許多群眾說:“有矛盾就在村里解決,程支書這樣的干部,我們信得過!”
用心服務群眾 當好群眾“大管家”
面對村容村貌雜亂無章、公共區域“臟亂差”的狀況,程永鵬沒有絲毫退縮,毅然帶領村干部持續推進環境治理。他深知,良好的環境是群眾幸福生活的基礎,也是發展的關鍵。
為了徹底改變勝利村的面貌,程永鵬深入每一個角落,詳細了解環境問題的現狀和根源,認真傾聽居民的意見和訴求。在此基礎上,他及時召開村干部、群眾代表大會,進行號召動員,讓環境整治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還帶領村干部精心制定了全面的環境治理方案,從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到綠化美化,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得細致入微。
在垃圾清理工作中,程永鵬帶領“四支隊伍”成員和公益性崗位人員手持掃帚、鐵鍬,逐街逐巷地清理垃圾雜物。面對堆積多年的垃圾,他一鍬一鍬地鏟、一袋一袋地裝,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雙手磨出了血泡,但他從未喊過一聲累。在他的帶動下,群眾也紛紛加入清理隊伍中來,經過連續奮戰,勝利村的垃圾終于得到了徹底清理,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守牢安全底線 做好群眾“安全員”
“你好,家中的煤氣罐要定期檢驗哦,看看氣壓夠不夠,線管的密封性好不好,安全閥是否靈活、暢通,缸體有沒有破損,噴嘴如果生銹要及時去換,這個很關鍵……”在程富學家中,程永鵬普及著安全知識。
黨支部書記不僅要做好服務工作,更要將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工作7年多來,為了維護村里安全穩定,程永鵬組織鎮、村干部及駐村工作隊開展拉網式的安全隱患排查,每周三開展“平安夜訪”活動。為了建強基層黨組織,他經常加班加點思考謀劃黨建品牌、找準特色亮點。“1+3+X”遠程教育、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黨建引領作風整頓促基層治理、“黨員+組長+網格員”工作模式等黨建活動亮點頻現。
多年來,程永鵬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黨的忠誠、對群眾的關懷,他是最美的堅守者與奉獻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著不平凡的光芒,成為群眾心中的“依靠”。在程永鵬的帶領和村“兩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勝利村黨支部獲得縣級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三學三比三爭當”學習型黨組織榮譽稱號,程永鵬先后獲得省、市、縣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