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家屬的激烈反對,以及文學界的一片批評聲,備受爭議的“路遙文學獎”于昨天宣布正式開評。路遙文學獎發起人之一、《收藏界》雜志社社長高玉濤稱,該獎項將每年評出一部獲獎作品,目前確定獎金為99900元。此前一直呼吁停辦該獎的路遙之女路茗茗,并未出現在昨天的活動現場。
據高玉濤介紹,路遙文學獎由路遙文學獎研究中心主辦,評選對象為長篇現實主義作品,由專家評委組成的評委會將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小評,年終進行終評,以此推舉出當年的獲獎作品。他強調,“為了保證評獎的公正性,評委獨立寫評語,投票也是無記名進行。”
去年1月8日,“路遙文學獎”在京宣告啟動,引起了路遙女兒路茗茗的質疑。當時,路茗茗曾明確表示,不同意目前設立該獎項,還呼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要為該獎項捐款捐物。整整一年后,高玉濤對外聲稱,該獎項已向中國文聯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報批,正在等待最后批復。他信誓旦旦地說:“‘路遙文學獎’不再是辦不辦的問題了,而是如何辦好,辦成世界級漢語文學獎的問題了。”
據了解,由《收藏界》雜志社和西北大學文學院組織的“路遙文學獎第一次專家研討會”,于去年2月2日舉行;此后,還組織了多次專家研討會。去年12月, “路遙文學獎”評委已經開始展開初評工作,《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等重要文學期刊進入評委的閱讀范圍。按照計劃,首屆“路遙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將在今年12月3日揭曉,那一天是路遙的生日。
盡管“路遙文學獎”的設立在文學界引起了極大爭議,但依然有人對此充滿期待。西北大學教授楊樂生認為,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中國的文學獎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法國為什么文學發達?是因為有1500個各種各樣的文學獎。”在他看來,“路遙文學獎”對促進文學的繁榮和發展有積極作用,重要的是如何將其做好。
有專家認為,借“路遙文學獎”的出爐,人們可以對路遙的文學成就及其衍生的文化現象進行深入研究。文學評論家雷達說:“我和路遙是非常好的朋友,家里還有他的好幾封來信,路遙當年得茅盾文學獎后,就在我家吃的飯,那是他好些天來真正的正餐。”雷達認為,路遙最可貴之處在于,他的主要人物盡管物質生活極端貧困,但在精神上都很高貴。而且其作品一直長盛不衰,現在的年輕人依然愛讀,這個現象值得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孫郁則坦言,自己曾對《平凡的世界》評價不高,但是很多年以來他也在慢慢反省。“路遙的作品苦難里有美好,恰恰是現在的文學作品所缺少的。”孫郁表示,希望通過“路遙文學獎”的設立,加強對路遙的研究。
一些專家還紛紛對“路遙文學獎”的具體評獎辦法提出建議。雷達認為:“要把這件事做好,如果做得公平、公正、公開,對中國文學的推動作用顯而易見。”孫郁則表示,“希望評出真正的寫實主義作品,希望更多表現美好的文學作品能夠出現,這些作品應該是普通百姓聲音的表述,而不是‘貴族’逃逸現實的表現。”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建議,這個獎要加強網絡性,增強與讀者的互動,“因為網絡,中國大量讀者回到文學,重拾閱讀,這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但是對于99900元的獎金金額,專家直言太少了。楊樂生認為,“這個數目對優秀作家吸引力不大,長篇精品是生命凝成,不妨把獎金提升至30萬元以上。”對此,高玉濤表示,今后會逐年提高獎金額度。
場外聲音
“叫我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