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A股歸屬于東財行業類中醫療器械的上市公司合計有77家,其中,56家已披露了2021年年度業績情況。從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來看,51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實現了盈利,占比高達91%。
“醫療器械板塊里面的細分領域太多了,其實兩極分化現象依然較為明顯,且不少企業都會受到政策、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企業就明確表示,新冠抗原檢測產品需求大幅增加帶來收入明顯增長,但也有此前賣得火熱的新冠檢測產品因同質化競爭激烈而利潤下滑;還有企業因‘集采’政策落地,自身產品未被納入‘集采’范圍而收入大幅下滑。”有行業觀察人士如此表示。
文、圖、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 涂端玉
新冠檢測市場競爭激烈,企業業績兩極分化
家用醫療器械熱賣、越來越多醫療器械納入醫保以及新冠檢測產品細分市場突圍等,帶動醫療器械行業發展。
記者梳理發現,備受市場關注的醫療器械明星股——熱景生物和穩健醫療2021年年度業績情況皆居行業前列。其中,熱景生物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3.72億元,凈利潤21.93億元;穩健醫療預計實現營業收入為79億元~82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億元~13.5億元。熱景生物在公告中明確提到:業績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新冠抗原檢測產品需求大幅增加,公司海外收入大幅增長。
在新冠檢測產品銷售集中于海外市場的部分企業2021年業績保持高速增長之際,受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試劑集采及全球市場同類廠家新冠相關產品價格普遍下調等因素影響,部分此前受益于新冠檢測產品需求激增而業績大漲的醫療器械企業在2021年出現利潤下滑現象。圣湘生物日前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稱,該公司營業總收入45.06億元,同比下降5.4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1.3億元,同比下降17.86%。基本每股收益5.56元。
4家企業出現首虧,是否納入“集采”影響較大
記者觀察到,已披露2021年業績情況的56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5家企業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其中有4家為首虧,賽諾醫療、博暉創新以及和佳醫療的虧損金額高達數億元。
對于業績變化原因,賽諾醫療表示,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受國家組織實施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政策等因素影響。一方面,國家組織實施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對2020年度公司冠脈產品的銷量造成較大影響;另一方面,國內醫院心臟介入手術量有所下降,公司冠脈產品銷量在2020年一季度受該因素影響較大。綜合上述因素,公司冠脈支架產品的全年銷量下降約35%-40%,導致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約9,600萬元到1.16億元,同比下降約22.03%到26.61%。
博暉創新近日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預告稱,預計業績同比由盈轉虧,其認為凈利潤虧損主要原因包括:公司下屬控股孫公司中科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為了保證生產更好、更安全的生物藥品,正在對生產設施進行維修改造,2021年基本處于停產狀態;公司加大了研發投入及籌資力度,研發和財務費用同比增長,影響了公司經營業績;計提商譽減值準備。
去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總量或近萬億元
艾瑞咨詢研究院的報告指出,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中,材料成本除高值耗材外平均維持在30%,凈利潤穩定在20%以上。假設在其他成本費用率基本保持穩定的情況下,銷售費用率及材料成本的高低是決定械企是否盈利的關鍵。預計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總量接近萬億元,2025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將達近41885億元。
開源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呈現出行業整合及并購重組凸顯、市場集中度提高、產品多元化和智能化等發展趨勢,“中國制造”擁有不小優勢,未來我國醫療器械企業或將在“集采”政策下不斷尋找突圍機會,打開市場空間;國產影像設備、高值耗材、體外診斷、介入手術等市場有望迎來放量。
國金證券提到,新冠抗原檢測國內落地或聯動產業上下游景氣度提升。其中,藥店作為重要的終端渠道,或迎來較廣增量機會,檢測OTC常態化趨勢確定性高,面向消費者銷售體系或成核心競爭力。不過,國金證券也提醒稱,投資者還應同時注意診療需求恢復不及預期、集采和談判議價力度超出預期、抗疫物資供應增多,量價格局加劇、研發和新產品上市不及預期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