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7日電 國新辦17日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在會上介紹稱,2025年,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持續提升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質量,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
1月17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戴希、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局長林慶苗介紹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袁野表示,2024年,中央企業的資產規模突破了90萬億,同比增長5.9%;實現增加值10.6萬億元,完成利潤總額2.6萬億元,上交稅費2.6萬億元,均實現了高質量的穩定增長;全員勞動生產率持續提升,達到人均81.2萬元;全年的研發經費投入是1.1萬億元,連續三年超過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房地產)5.3萬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
在過去的一年,中央企業聚焦高質量發展奮力拼搏,在以下五個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企業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我們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鮮明導向,統籌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中央企業深化落實提質增效、價值創造等專項行動,保持了穩定運行的良好態勢,也有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為我國順利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貢獻了力量。
二是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我們深入學習貫徹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持續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創新成果,大家都熟悉的,像嫦娥六號首次月背采樣、夢想號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在國家科技獎評選中,58家中央企業榮獲108個獎項。
三是新質生產力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帶頭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深入實施央企產業煥新、未來產業啟航和“AI+”專項行動,在集成電路、量子通信、高端裝備制造、工業軟件、新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四是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取得重要進展。聚焦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積極推動重組整合和新公司的組建,中國資源循環集團、中國數聯物流信息公司正式成立,新能源動力電池專業化整合積極推進,郵輪運營平臺公司高質量起步,礦產資源加快整合,國有資本整體功能持續增強。
五是國企改革進一步走深走實。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目前主體任務平均完成率超過70%,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加快提升,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健全完善,國資監管效能明顯提高,企業發展內生動力活力有效激發。
同時,中央企業牢記“國之大者”,堅決扛起服務國家戰略和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責任,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全力做好西藏定日6.8級地震抗震救災等應急保障,在去年應對超級臺風、完成決口封堵、重特大事故救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袁野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深入實施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全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扎實推進布局優化結構調整,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持續提升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質量,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進一步提升增加值、功能價值、經濟增加值、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品牌價值“五個價值”,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高質量完成好“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的良好開局打牢基礎。(中新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