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1月21日電 (記者 劉忠俊)成都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軌道集團”)21日向社會發布了《成都軌道交通綠智城軌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構建“綠色城軌、智慧城軌、融合城軌”三位一體的科學發展體系,推動軌道與城市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這也是全國首個城市軌道交通行業超大線網級綠智發展規劃。
成都第二條無人駕駛地鐵新線吸引市民關注。(資料圖)記者 劉忠俊 攝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城市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對保障城市安全有序運行至關重要。近年來,成都軌道集團科學分析城市經濟人口總量對空間承載力的需求,緊扣“雙碳”戰略等重大部署,創新提出“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交通出行結構模型,在業內首創“四前置”工作機制(運營前置、TOD前置、資源開發前置、市政配套前置),推動軌道城市高質量發展。
當前,成都都市圈軌道交通線網運營里程突破670公里,城市軌道800米覆蓋通勤比重達34%,位列全國超大城市第二,單程平均通勤時耗38分鐘,累計客運量超137億人次,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63%,線網發展指數、效率指數、服務指數和安全指標等主要指標穩居國內行業第一方陣。
《白皮書》提出,將持續完善“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交通體系,進一步促進車站周邊配套交通接駁設施建設,加強與公交站點、出租車停靠點、P+R停車場、自行車停車場有效銜接。并綜合考慮不同線路、不同時段客流特點,推動多制式軌道交通網絡下跨線運營、無感換乘、快慢并行等運輸組織舉措的綜合應用,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出行體驗。
成都市民搭乘地鐵鄰市購物。(資料圖)記者 劉忠俊 攝同時,持續開展牽引供電、通風空調、動力照明等系統的科研創新,實施“節能一站一策”,開展列車再生制動能量回收等技術應用,推動建設線網智慧能源管控平臺,形成地鐵線網能源管理“一張圖”,持續提升節能降耗水平。
《白皮書》提出,將圍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應用,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戰略性產品開發,構建覆蓋線路、車站、場段、車輛全方位的智慧體系,實現城軌交通發展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并在重點換乘站推廣應用智能客服中心,提供票卡處理、路徑導航、智能問詢等自助服務;試點智能客服機器人,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靈活、具有科技感的出行輔助服務。同時,將推出全國首條“常規全自動+車車通信”地鐵線路,應用司機操控臺屏幕融合、可診斷智能配電系統等新技術,提高列車自主運行能力和運營效率。
成都軌道交通綠智城軌發展白皮書發布。成都軌道集團供圖此外,《白皮書》還提出,將促進新技術與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實現城市軌道交通與區域、城市、產業、文化等環節有機融合,形成多元一體的城軌融合發展格局。提速建設一批中試熟化、概念驗證、檢驗檢測平臺,推動更多軌道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加快推動構建成都現代化軌道交通產業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