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4日電 (記者 陳溯)隨著大量農村人口到城鎮就業生活,中國農村出現了大量閑置資產。如何盤活農村閑置資源資產、激發農村要素活力?24日,中國官方對此進行回應。
當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聞發布會,對剛剛公布的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進行解讀。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祝衛東表示,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物質基礎,改革的關鍵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激發農村要素活力,重點是完善“三塊地”的管理制度。
第一塊地是承包地。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有序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今年要繼續擴大整省試點范圍,總原則是“大穩定、小調整”,妥善化解延包中的矛盾糾紛,確保絕大多數農戶承包地總體順延、保持穩定,不能打亂重分,更不能收回集體或者借機違法調整。要圍繞解決“誰來種地”問題,完善農業經營體系,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質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第二塊地是宅基地。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扎實做好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探索農房盤活利用的有效實現形式。要加強宅基地規范管理,依法保障農民宅基地基本權益。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確,不允許城鎮居民到農村購買農房、宅基地,不允許退休干部到農村占地建房,這兩條政策底線必須守住、不能突破。
第三塊地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去年全國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已經到期,按照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下一步改革舉措,重點是健全收益分配和權益保護機制。
祝衛東表示,中央一號文件還對因地制宜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提出明確要求,關鍵是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嚴控集體經營風險和債務。針對一些地方出現的集體資源資產流失甚至被侵占問題,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持續深化整治鄉村振興領域腐敗問題,持續深化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管理專項治理,推動集體“三資”管理更加規范有序、陽光透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