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仆二主》劇照
簡單枚舉法雖有周延不足的缺點,但作為一種抽樣驗證的邏輯方法,還是可以見出整體特征的。
若以季節特點來觀照《夫妻那些事》《咱們結婚吧》《我在北京挺好的》《父母愛情》《一仆二主》等等,這些當代中國都市題材電視劇的翹楚,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劇情中沒有冬天,故事時間幾乎都發生在初夏至秋初時節,即便是劇情的時間跨度經過了一年、兩年,劇情的季節安排里,還是沒有冬天的份兒。
冬天在當代都市題材電視劇中的缺席,說明季節在電視劇創作中的含金量有高下之分。如果說,在電視節目播出時間體系內,晚上19點至22點被稱為“黃金時間”,其他時間被稱為“垃圾時間”的話,那么,在電視劇創作系統內,仲春和初秋則可算作是“黃金季節”,冬天只能歸于“垃圾季節”的范圍內。
冬天,在電視劇、特別是當代都市題材電視劇創作中,如此不受待見,所謂何來?
其一、成本。
春、秋日長,劇組開工時間就長。劇組一天里能干得活兒比較飽和,制作周期就短,制作成本相對周期長的就低。在這兩個季節期間,無酷暑、無嚴寒,劇組人員頭疼腦熱的少,出勤率也高。將劇情集中到這兩個季節期間內,還可以省去冬天的制景、置裝等諸多后勤事務。若含節相差太大,不僅要置備兩套行頭裝置,還要看著時間白白溜走,而盡量縮短制作與播出間的時差,則是盈利的所在。一部電視劇40天左右即可拍攝完畢,若含括春夏秋冬,且用自然景,拍攝時間至少要拖長到一年。從我國電視劇市場的競爭態勢來看,一年之后,這部作品主打的新鮮度還在不在是個問題。
競爭,加劇了生產的壓力,迫使出品單位只爭朝夕,盡量降低成本、縮短制作周期。冬天帶來的麻煩太多,舍之未必不可。
其二、檔期。
這里的檔期,并非電視劇播出安排的時節定位,而是電視劇生產的工期。開春開工,酷熱之前殺青,或者立秋開工,深秋收工,這樣的工期安排,從都市題材電視劇中角色的著裝特點就能看得出來。T恤和短袖衫,吊帶裙和露背裝,構成了都市題材電視劇服裝體系中最典型的季節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