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產物,在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層次上發揮著不同的功能。對個人而言,語言是思維工具;對社會而言,語言是交際工具。在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語言不僅僅是交際的工具,更是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的寶貴資源。語言能夠帶來各種紅利。書中介紹,在英國,與語言相關的產業所帶 來的收益超過了石油和船運收益;在瑞士,語言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達到百分之十;歐盟的語言產業已是少數增速最快的產業之一。因此,如何抓住新的發展機遇, 提高語言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和水平,大力發展語言經濟,意義重大。
二
《語言與國家》一書啟示我們從國家建設與發展的角度來解讀語言,拓展、豐富、深化了社會對語言功能的原有認知。當前的社會語言生活熱點頻 出、變化迅速,在表現非凡創造力的同時,也伴隨著對語言規范的逆反,表現出語言使用上的價值虛無主義。當英美等國在向全球銷售他們的語言時,我們卻在消費 自己的語言,“晉善晉美”消費了“盡善盡美”,“咳不容緩”消費了“刻不容緩”,“喜大普奔”消費了“喜出望外”“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和“奔走相告” 四個成語。當《來自星星的你》宣稱唯美、純凈的價值觀將主導東亞文化時,我們卻在用“×絲”“很×”追求快感、觸碰底線,將無聊當有趣、將低俗當新奇。依 托網絡、借助自媒,語言狂歡、語言“任性”的大戲一幕接一幕,但很少看到對作為社會公器的語言的起碼尊重,總體而言“語言敬畏心”缺失。
希望讀者們在讀了《語言與國家》后換一個視角看待語言,換一種心理對待語言。敬畏語言不是因循守舊,恰恰應當以“正能量”為價值取向,積極 創新,推動語言不斷前行,更好更美地包容和承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現象和創新思想,使語言對國家的貢獻最大化,讓語言更加“給力”:“中國夢”可以凝聚人 心,“蠻拼的”可以鼓舞人心,“點贊”可以溫暖人心。
“風濁則氣邪,氣邪則事廢”。《語言與國家》一書的作者們認為,文風與政風世風密切相關,要花大力氣整頓文風。比如本書專辟“語言與政府風 貌”一章論述了文風的重要性,充分體現出編纂者對文風關世情的清醒認識,并從一個側面進一步揭示了語言系國運的深刻道理。《語言與國家》一書在論述語言的 國家職能的同時,還探討了包括改進語言教育、加強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發展語言產業、傳承語言文化、保護語言資源等一攬子措施建議,一份經過 了體系性架構的國家語言戰略規劃在書中呼之欲出。
(作者為國家語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