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曾被媒體曝出“550萬元天價醫藥費”的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再次曝出“向死者收費”的事件,在患者死亡后多收多項住院治療費用。兩起事件發生在同一醫院令人震驚,當年由中央紀委、監察部、衛生部和黑龍江省紀委聯合調查并限令整改的醫院為何再曝亂收費事件?而哈醫大二院在官網發表的聲明也疑點多多。這背后還有怎樣的隱秘?記者進行了跟蹤調查。
為何又是哈醫大二院?
患者家屬在網帖上稱:患者金某于2014年2月在哈醫大二院病逝。ICU病房住院13天,花費21萬余元。患者家屬還在網帖上貼出了患者在住院期間的部分費用清單,其中有不少令人困惑的地方:一天輸液41組是否確有其事?是否存在過度醫療?哈醫大二院隨后發表聲明,承認由于“誤計誤收”,確認多收了1.8萬余元。
一天可以輸液41組嗎?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焦軍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ICU緊急的處理有很多,醫院都是先搶救病人,后補錄治療用藥記錄。通常會把之前沒有錄入的用藥記錄在之后補上。也就是說41組是很多天累計的結果,不可能是1天用藥41組?!?/p>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如院方所說,一張單子上出現41組輸液為多天累計結果,而且沒有進行說明,那就等于為患者家屬的知情權設置了障礙。
同樣在哈醫大二院,2005年“天價醫藥費”的當事人翁某因患惡性淋巴腫瘤入住該院,先后在干部病房和心外科ICU治療,最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于8月6日病故。住院82天,醫院共收取住院費138.9萬元,加上醫院讓患者自購藥物,加起來共花費約550萬元之巨。經調查組查明,該院通過自立項目、分解項目、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以及收取未檢驗、檢查、治療的項目費用和未使用耗材、藥品的費用等手段,多收費20.7萬余元。
一位醫生就哈醫大二院“向死者收費”事件在媒體撰文稱,對于這樣的問題,私了會讓社會更加一團霧水。既然已成公共事件,當事醫院身為公共醫療機構有責任將20多萬元的花費向社會作出真實的解釋,公布詳細的明細,接受社會的嚴格監督,上級部門的調查,同樣也應公布詳細調查結果。
為何又是ICU?
與2005年“天價醫藥費”事件相同,此次“為死者開藥”事件同樣發生在該院ICU病房。為何該院ICU病房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衛生部、國務院糾風辦2006年關于哈醫大二院違紀違法案的通報曾指出,該院ICU違法違規偽造和大量涂改醫療文書,存在醫囑、特護記錄、收費單中藥品數量互不相符和部分醫囑單非醫師本人簽字的現象;使用未經國家審批的進口藥品;對自購藥品沒有與患者家屬之間的交接、核對及退藥手續;大量外請專家會診而未按規定辦理相應的手續。
此外,現在的管理部門,在進行費用審查時,也常常因為ICU的費用比較大,對ICU的許多收費項目,多采取比較寬容的態度,這在某些程度上助長了一些ICU收費不規范的“慣性”。實際上ICU作為優質醫療資源的使用區域,理應獲得更加嚴格的監管,以保證患者的權益。
為何一天=25小時?
患者家屬出具的醫院收費詳單顯示,日期為2月18日的清單里面,出現了持續呼吸功能檢測、動脈內壓力監測、血氧飽和度監測、中心靜脈壓測定、呼吸機輔助呼吸、連續性血液凈化、無創血壓脈搏監測、心電監測等8個項目顯示收費數量為25小時。
焦軍東解釋說,系統記錄有一個相應的周期,比如每天10點作為一個結算點,那么10點時結算的就是這一天的記錄。但是不排除人為多次操作造成的重復記錄。于是就可能出現患者清單上顯示這一天收取了25個小時的監測費用?!暗?,護士會根據住院期間的監測數進行復核。多出的小時數已經退掉了,家屬也認可這樣的結果?!?/p>
業內人士推測,之所以會出現一天消費“25小時”這樣的收費記錄,是交班時發生的時間重疊造成的。比如,醫生如果在11點半交班,從0點到11點半之前的時間可能會被記為12小時,而接班醫生則會將11點半到零點的時間計為13小時,累計便出現了25小時這樣的治療時長,這種情況的出現很不合情理。
為何又是電腦的錯?
據了解,家屬在患者去世后辦理出院手續時,對治療費用提出了異議,遂到醫院物價科進行反映并要求查證。經醫院與患者家屬共同核對費用后,確認多出18824.37元。
焦軍東解釋說,患者在轉科的時候,相關的病歷、費用都會一并轉到ICU病房。通常情況下,轉科以后原來科室的相關記錄和費用就停止了。但就在這個轉賬的過程中,就像電腦突然死機,兩個系統沖突了,在呼吸內科的治療費用就沒有轉到ICU去,又轉回到呼吸內科了。
“原以為已經錄入的費用沒有記錄上,于是在患者辦理出院結算時,護士又追加了之前的費用,這就造成了多收了1.8萬多元的費用?!苯管姈|說。
對此,專家指出,出事怨電腦,人的責任就減輕了,這似乎已成為許多事件中當事人和管理者推脫責任的慣用招數。反觀2005年發生的“天價醫藥費”事件,當時計算機價格管理系統就發生過問題。時至今日,系統仍未改好?
衛生部、國務院糾風辦2006年關于哈醫大二院違紀違法案即“天價醫藥費”案件的通報曾要求,醫療機構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計算機價格管理系統,針對薄弱環節,采取切實有效的整改措施,堵塞漏洞,防止亂收費問題的發生。
9年過去了,過錯仍然是計算機系統的問題。
院方回復為何前后矛盾?
在全天候監護為何能出現25個小時計費的問題上,焦軍東解釋,系統記錄有一個相應的周期,比如每天10點作為一個結算點,那么10點時結算的就是這一天的記錄,但是不能排除人為多次操作造成的重復記錄。于是就可能出現患者清單上顯示這一天收取了25個小時的監測費用。
但是在之前發布的聲明中,哈醫大二院方面認為“誤計誤收”是電腦系統的問題,并不是人為造成。院方的回應存在前后矛盾。
此事的蹊蹺之處在于,對于出現“25小時”計費這種現象,可能并非孤立存在。上級部門很可能已經出臺規定嚴禁這種挑戰人類常識的計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再把責任推給電腦系統,那么就等于承認可能存在機制性違規或長時間的違規,所以只能以人為多次操作造成重復記錄來回答,表明這是偶然事件,不是必然事件。真相究竟如何,有關部門應徹查并公布結果。
據悉,目前,黑龍江省已責成黑龍江省衛計委、黑龍江省教委等相關部門成立了調查組,對此事件進行聯合調查。記者在事件發生后,針對核心問題幾經周折說服醫院接受進一步采訪的提綱,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院方回應,記者將對此事繼續進行跟蹤調查。
文/新華社記者 劉林 黃浩銘
張玥 齊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