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高血壓患者在接受降壓治療4周后,如果血壓還不能達標,則應該找醫生換一種治療方案。”在近日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會、諾華制藥(中國)舉辦的2014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動·中國高血壓篩查公益項目廣州站的活動上,心內科專家提醒高血壓患者,盡早控制血壓,并且讓血壓降到140/90 mmHg以下,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2013年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經突破3.3億,平均每3個成年人就有1人是高血壓患者。但是,大部分高血壓患者對血壓不太重視。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鄺健指出,中國高血壓達標率低,在接受降壓治療的患者中,約75%患者的血壓沒有達到控制目標。當然,造成這樣的現狀,醫生和患者兩方面的因素都有。一方面是醫生對降壓達標的重視程度不夠,行動不夠積極;另一方面是患者對降壓不達標的危害認識不足,在治療方面存在僥幸心理,依從性差,不習慣于復診和堅持服藥。
鄺健認為,對于病人而言,每次復診時,把自己平時測得的血壓數據都記錄下來,這樣就能對自己既往的血壓一目了然,對自己的血壓達標情況心中有數,同時通過數據的橫向比較,了解到自己在降壓達標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時給醫生準確科學的使用降壓藥也大有幫助。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亞蓉說,從臨床醫生以及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需求來看,實現早期達標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早期降壓達標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預后更佳。其次,達標所需時間越長,就越不容易實現降壓達標。最后,血壓早期達標還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減少患者的自行停藥,提高治療的依從性。
值得注意的是,血壓未達標者的心血管風險增加2倍以上,早期降壓達標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因此,盡早控制血壓,并且讓血壓降到140/90 mmHg以下,可顯著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
在我國,大部分高血壓患者需要聯合用藥,要吃兩種以上的降壓藥才能控制住血壓。王亞蓉說,在臨床中,4周內讓高血壓患者達標的比例并不高,其中有2/3以上高血壓患者需要聯合治療才能實現血壓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