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4日電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今日就《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答記者問時指出,現行課程標準大部分學科對學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確,教育教學活動不好把握,容易出現偏難、偏深等教學問題,研制學生學業質量標準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該負責人表示,這次深化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加強“五個統籌”,統籌小學、初中、高中、本???、研究生等學段,主要是避免學段間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脫節、交叉、錯位,理順各學段的育人目標。統籌各學科,特別是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主要是避免學科知識本位、內容簡單重復,加強學科間的相互配合,發揮綜合育人功能。
統籌課標、教材、教學、評價、考試等環節,主要是糾正考什么教什么、單純以考試分數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統籌一線教師、管理干部、教研人員、專家學者、社會人士等力量,主要是避免各行其是、步調不一,協調各支力量,形成育人合力。統籌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等陣地,主要是改變各育人陣地之間聯系不夠密切的現象,營造課內外、校內外協調一致的良好育人環境。
“五個統籌”涵蓋了育人的主要方面,充分體現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從多個維度系統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育人體系。
他指出,《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十項改革措施,概括起來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打好專業基礎,從構建核心素養體系、細化育人目標入手,研制學業質量標準,進一步完善課標教材。二是理順教育教學環節,全面發揮課程標準的統領作用,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考試評價制度,確保教育教學環節協調一致。三是提高保障水平,重點抓好教師能力培養、研究基地建設、教學資源開發。四是加強監督檢查,要求建立健全課程實施的監測評估制度。十項措施力求有效銜接、環環相扣,確保改革系統推進。
該負責人稱,研制學生學業質量標準,主要是根據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F行課程標準對學生學什么、學多少講得比較詳細、清楚,但大部分學科對學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確、不清晰,難以量化、分級。
這樣帶來兩個問題,一是教育教學活動不好把握,容易出現偏難、偏深等教學問題;二是評價缺乏統一、具體、可操作的能力表現標準,各地各校評判教育質量的標準不一致。研制質量標準,將其有機融入到課程標準,使學習內容要求和質量要求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對教學和考試評價都具有較強指導性的課程標準,有助于很好地解決上述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