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之路不是坦途,救援之路充滿艱辛。中國海軍充滿自信。
這自信來自和平方舟的璀璨航跡——先后赴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哥斯達黎加等16個國家進行友好訪問并提供醫療服務,累計航行7萬多海里。
這自信來自海上醫院醫護人員的過硬履歷——70%以上的醫護人員執行過抗擊非典、抗震救災、和諧使命等任務,具備豐富的實踐經歷、戰斗經驗。
“派出最強的力量、最精干的隊伍去執行人道主義醫療救助任務,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給受災民眾送去溫暖和希望,用我們的愛點亮遠方的生命之光。”憑海臨風,海上指揮所政委、東海艦隊政治部副主任李樺的目光已投向遠方。
加速!加速!醫療救助快速展開
兩艘小艇在菲律賓萊特灣疾馳,航跡在不斷向前延伸,一頭連著錨泊的和平方舟醫院船,一頭向著臺風重災區——塔克洛班市快速挺進。
11月24日15時50分,經過77小時、1300余海里的連續航行,和平方舟醫院船抵達菲律賓萊特灣錨泊點。10分鐘后,任務指揮員沈浩一行就搭乘小艇前往重災區現地查看。從醫院船錨泊點到塔克洛班市海軍碼頭,不到10海里的航渡顯得格外漫長。
快一些!再快一些!人們心情急切,一個個問題亟待解答:災區的情況到底怎樣?醫療救助如何在第一時間展開?前置醫院開設在哪里最合理……
離岸近了!更近了!人們心情沉重,發生在11月8日凌晨的臺風災害雖然已過20天,塔克洛班市仍然不能供電、供水,市區垃圾遍地;一棵棵大樹被連根拔起、倒伏在地;到處是坍塌的房屋、散落的瓦礫,很難找到一間完整的房屋;焚燒的垃圾騰起陣陣濃煙……
17時30分,兩艘小艇順利靠泊塔克洛班海軍碼頭。沈浩一行與我駐菲大使館工作人員及先期抵達的海軍先遣組會合,在菲方人員陪同下,前往勘察災情。
夜深了,萊特灣已完全籠罩在黑暗中。此時,和平方舟醫院船燈火通明,醫務人員正為收治傷員緊張準備著。22時20分,菲海軍巡邏艇靠泊和平方舟醫院船右舷,首批接診的3名患者被順利轉送上船。掛號、驗血、B超……醫療救助和術前準備立即展開。
與此同時,海上醫院兒科醫生杜侃、骨科醫生李超,以及孫玉蓉、李娥和王素玲3名護士正急忙收拾著行囊。應菲方請求,他們將搭乘菲海軍巡邏艇,連夜趕赴米沙鄢公立醫院開展救助工作。
25日凌晨2時許,海上醫院普外科醫生劉剛、張夕良為患者進行了闌尾切除。一個小時后,海上醫院骨科醫生王德利、白雪東為另一位患者粉碎性骨折部位進行解剖對位。
“緊急救援,我們是在與時間賽跑!”由于遭受強臺風正面襲擊,萊特省立醫院損毀嚴重,房屋倒塌,洪水涌進室內,醫院已成廢墟,失去診治能力。經過勘察,和平方舟醫院船決定在萊特省立醫院的廢墟上建立前置醫院。
24小時,醫務人員如螞蟻搬家,從空中和海上立體運送數十噸物資。平整土地、搭建帳篷、安裝設備……一所醫療功能齊全的前置醫院被快速建立。
塔克洛班碼頭水深無法滿足和平方舟醫院船靠泊需求,從萊特灣錨地的醫院船換乘至菲海軍碼頭再去前置醫院,總共需要2個多小時。為此,醫務人員到前置醫院附近尋找適合搭建碼頭和臨時停機坪的位置,并搭建臨時碼頭,開辟出一個面積近800平米的簡易停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