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7月20日電 (梁欽卿)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20日聽取重慶市政府關于重慶市現代種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國家果樹種質重慶柑桔圃保存柑橘種質資源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報告指出,重慶市目前已完成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行動,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2758份;完成畜禽和水產種質資源核查登記,覆蓋畜禽品種178個、水產物種169個,基本摸清三大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和分布情況。
此外,重慶市建成國家重點區域畜禽基因庫和市級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確定42家市級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單位,初步構建“基因庫+保種場+保護區”的保護體系,保存各類農作物資源7萬余份、畜禽遺傳材料1.5萬余份。
目前,重慶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5%,良種對產出的貢獻率超過50%。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獲批為中國農業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成水稻、油菜等國家級和市級種業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10余個;成功創建墊江、潼南2個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北碚、江津、巫溪、涪陵4個國家區域性良繁基地;認定市級種子生產基地8個,全市制種基地1.5萬余畝、在建基地5萬畝。
在品種創新方面,一批特色良種加快培育。重慶市農業農村委主任路偉介紹,重慶市在國際上率先完成家蠶基因組測序三部曲,蠶絲及關聯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居世界前列;建成世界最大的柑橘良種無病毒種苗繁育體系;建成中國李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體系,培育“巫山脆李”等脆李新品種8個。
接下來,重慶將加快構建現代種業創新體系,圍繞全產業鏈,整合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土壤改良等新技術,組建跨學科種業科研團隊,實施聯合攻關;開展跨區域聯合,支持市內外種業創新合作,在川渝兩地、西部地區乃至更大范圍優化配置科研資源。重慶還將大力引進種業企業,加強與國際國內種業龍頭企業的對接合作,協同開展種源技術攻關,加快構建有效的研發、生產和經營體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