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18日電 題:從治山理水到城景共生:解碼呼和浩特如何重構“生態算力”
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市”,這座北疆之城自古以草原和山脈為底色。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態問題一度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近年來,呼和浩特通過哈拉沁生態公園、小草公園、大黑河“千島湖”、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等標志性生態工程,實現了華麗轉身,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生態動能。
圖為如今的哈拉沁生態公園(資料圖)?!费讛z哈拉沁生態公園:從廢棄沙坑到生態明珠
大青山是呼和浩特的生態屏障,但其前坡曾因沒有科學合理利用留下了滿目瘡痍的“瘡疤”——哈拉沁沙坑。這片區域砂石裸露、塵土飛揚,周邊村民形容其“像得了斑禿病”。
2012年起,呼和浩特啟動大青山前坡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將廢棄沙坑納入重點修復范圍。“通過因地制宜、變廢為寶的策略,我們累計栽植喬灌木1000萬株,新增林地7萬畝,打造了總面積1.2萬畝的哈拉沁生態公園。”新城區園林綠化服務中心主任郝亮說。
治理中,呼和浩特采用“人工干預下模擬自然”的修復方案,保留原有地形,通過人工湖、木棧道、景觀平臺等設施,將沙坑轉化為多層次生態景觀。
“從2013年開始,我們取締了養殖場、白灰廠等污染企業,植樹種草?!焙艉秃铺厥猩鷳B環境局新城區分局副局長曲耀強說,如今的沙坑公園,春有綠意、秋現斑斕,各種動物回歸,成為市民徒步、觀景的“天然氧吧”。
攝影師樂炎告訴記者,10多年前拍沙坑公園時,哈拉沁溝滿眼都是裸露的巨坑?!叭缃裨亠w無人機,鏡頭俯沖下去,曾經的荒蕪已被無盡的翠綠所覆蓋,生機與活力盡收眼底?!?/p>圖為航拍小草公園(資料圖)?!费讛z
小草公園:見縫插綠的“城市微更新”
在高密度城市中,呼和浩特創新利用邊角地、閑置地,以“一見青芯”計劃打造了1009個口袋公園,總面積達4261公頃,成為名副其實的“千園之城”。
小草公園正是其中的代表,原為苗圃用地的這片地,通過“最小人為干預”的設計理念,將廢棄地塊轉化為花境、步道交錯的休閑空間,讓市民“轉角遇見綠”,成為呼和浩特中心城區最大的生態智慧城市公園。
賽罕區城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楊艷君告訴記者,小草公園不僅注重綠化,還融入海綿城市理念,保留自然地形并增設健身步道、生態停車場等便民設施。
“家門口的公園環境好,每天散步跳操,日子美得很?!笔忻窭钋俺烧f,這種“微更新”模式,既提升了城市顏值,又滿足了民眾對綠色生活空間的需求。
楊艷君看來,小草公園等大型生態項目共同構成呼和浩特的“藍綠空間”?!八鼈內缤鞘械摹鷳B毛細血管’,在改善空氣質量的同時,增強了生物多樣性,構建起了‘城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生態宜居環境。”
圖為冬日的大黑河“千島湖”候鳥翔集?!费讛z大黑河“千島湖”:濕地重生與候鳥歸巢
樂炎端著相機,站在大黑河郊野公園的棧道上,望著湖面上一群赤麻鴨撲棱著翅膀掠過,忍不住笑了。這場景他拍過無數次,但每次按下快門時,手指還是會微微發顫——誰能想到,眼前這片被市民稱作“千島湖”的碧波仙境,十年前還是砂石裸露的荒灘。
大黑河是黃河一級支流,被稱為呼和浩特的“母親河”,“千島湖”就位于該流域玉泉區段。曾經,這里由于非法采砂、亂倒垃圾、污水處理廠溢流等原因,生態環境極度惡化。
2020年起,呼和浩特實施河道修復與尾水凈化工程,將大黑河城區段打造為郊野公園,其中“千島湖”段以濕地修復為核心,形成湖島相連的景觀。
“通過恢復自然漫灘、種植蘆葦等濕地植被,‘千島湖’成為候鳥北歸的重要驛站,環頸雉等珍稀動物重現。”呼和浩特市生態環境局四級調研員云素枝說。
2025年初春,大黑河郊野公園不僅迎來成群候鳥,也迎來了無數游客。“多年前來過呼和浩特,這次來感覺完全不一樣,這座城市越來越綠,也越來越現代化。”游客陳晨說。
呼和浩特的生態實踐,是哈拉沁沙坑的“化腐朽為神奇”,是小草公園的“見縫插綠”,是呼和浩特雕塑藝術館的華麗轉身,也是“千島湖”的“濕地重生”。這些工程不僅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更重塑了青城的生命力與幸福感。(完)